展讯|跨越百年时空,当秦皇卫队邂逅景帝宫人

日期 | 2018-08-14 来源 | 弘博网

  8月7日,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联合主办的“跨越时空的邂逅——秦始皇帝陵与汉景帝阳陵出土陶俑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幕,该展也是首次以秦汉陶俑为主题的原创展,展期为一年。  

  开幕式现场

  两“帝”的跨时空联动

  帝制遗辉

  秦始皇帝陵与汉景帝阳陵是秦、汉时期最具代表的帝王陵园,体现着秦文化与汉文化最高级别的形制结构与最为丰富的物质遗存。作为中国境内秦、汉帝王陵园考古工作进行时间最长、发掘规模最大,结构布局了解最全面的两座帝王陵园,在历年的考古工作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遗存。

  秦始皇帝陵

  秦始皇帝陵布局缜密、规模宏富,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目前在秦始皇帝陵陵区已发现各类陪葬坑、陪葬墓等600余处。1961年,秦始皇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帝陵(含兵马俑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年,三个兵马俑坑成品字形排列,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坑内放置与真人真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7000余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兵马俑的塑造,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创作,艺术手法细腻、明快,陶俑装束、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铍、矛、戈、戟、殳、弩机以及大量的箭镞等。大部分兵器历经两千多年依然锋刃锐利,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很高的冶金技术。

  汉景帝阳陵

  汉阳陵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园,它始建于公元前153年,地跨今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和西安市高陵县三县区,西接汉高祖刘邦长陵,东邻泾河与渭河交汇的“泾渭分明”处。  

  汉阳陵是西汉帝陵考古工作持续时间最长、发掘和勘探面积最大、陵园形制和结构了解最为全面的一座,整个阳陵陵园由帝、后陵园,南、北区外藏坑,陪葬墓园,宗庙遗址,阳陵邑遗址以及刑徒墓地等几部分组成。陵区内出土了以着衣式陶俑为代表的各类陶俑,陶塑动物,生产、生活器具,各类金属兵器以及建筑材料等各类文物十万多件,全面、系统、生动的反映了西汉社会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

  “俑”起的时空联动

  此展览汇聚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的文物141件(组),是以秦汉陶俑为主题的原创展。  

  俑作为一种替代活人殉葬的偶像,自春秋开始,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在盛行“事死如事生”理念的秦汉时期达到一个新的高峰,秦始皇帝陵出土的秦兵马俑和汉景帝阳陵出土的汉俑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土与火所塑造的时空差异

  据悉,虽然同是帝制最高规格的陪葬制品,同是土与火塑造出的陶质躯体,制作时间也相差不到百年,但是出土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个个高大雄壮,肃穆的神情和威严的目光仿佛使人感受到大战将至的压抑氛围;而汉阳陵的各类陶俑却一般仅有真人的三分之一大小,其多变的造型和轻松的神情让人体会到的是一种弥漫于眉宇间的愉悦和烟火人间的温馨。  

  面对上述的差异,难免让人有各自的联想,那么导致了这两者之间从形体到神情上的巨大的差异和不同的原因究竟为何?

  或许通过此次展览,让这群来自汉阳陵的汉朝来客与这里的主人——秦始皇兵马俑们直接“对话”,能够为我们找寻到其中的一些答案吧。

  秦汉陶俑的隔空对话

  本展采用秦汉陶俑对话的陈列形式,向观众介绍了两座帝陵的情况,展示了秦汉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内容。  

  对话呈现

  据悉,主办方共设12组相关秦汉陶俑,呈现对话的形式,让这些相隔不到百年的秦俑和汉俑通过两两相望的形式展示在民众面前,不仅对汉景帝阳陵陶俑予以充分的展示,而且也为秦陵与汉陵、秦汉陶俑比较研究提供一个平台。  


  该展览旨在辨源识流,让民众从中感受到秦汉文化的传承、变化与发展。这些历史背景和精神风貌的变化投射到秦始皇帝陵和汉景帝阳陵陪葬的陶俑身上,就使得它们也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神态特征和表情变化。  

  后话

  此次展览通过这些极富时代特点文物的系统对比和联合展示,能为前来参观的游客系统的揭示出“千年一帝”的秦始皇所创立的以中央集权制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制度在西汉初期,特别是汉景帝所处的“文景之治”时期继承、延续与发展的情况,同时展现在秦、汉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治国理念下,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  

展讯

  展览名称:跨越时空的邂逅——秦始皇帝陵与汉景帝阳陵出土陶俑展

  展出时间:2018年8月7日至2019年8月6日

  地点: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整编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新华网、文汇报、中新网等

  照片来源于张天柱拍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