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考古前置工作 博物馆展览应配多语种文字说明 加强资金扶持博物馆免费开放

日期 | 2019-03-15 来源 | 文博圈

  安来顺:建议加快出台政策统一规范基本建设考古前置工作

  

  从“建设前考古”变“出让前考古”、罚款上限升至50万元、设立地下文物保护损失补偿机制、实行“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和“地下文物埋藏区”并行制度……今年两会前夕,《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南京进一步加大了对地下文物的保护力度。

  基本建设考古,是确保城市地下文物安全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地方政府履行《文物保护法》法定义务的重要内容,是国际通行的处理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惯例和职业道德标准,也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求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

  据了解,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此前均有提案直接或间接涉及基本建设考古前置问题,并得到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文物局的积极回应。

  近年来,各地对埋藏丰富的地下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历史和科学价值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北京、陕西、郑州、苏州等地出台地方性政策,就国有土地开发建设中前置考古调查、勘探、发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但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设考古特别是土地储备考古前置,依然存在不少体制机制、执行力度和保障措施上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在接受记者采访强调。

  今年两会安来顺再次提出相关提案,就是想继续推动加快研究出台全国性政策,统一规范基本建设中考古前置工作。

  “目前,土地储备考古前置尚未形成制度,很多城市在土地储备和‘招’‘拍’‘挂’前,企业未及时依照法律要求开展考古工作,造成购地后无法及时开展建设,一方面增加了企业负担和投资风险,另一方面致使考古工作陷于被动。”安来顺说,企业购地后急于建设使用,考古工作时间受到挤压,致使工作质量和文物安全难以保证;基层管理部门对基建考古人员的暴力“执法”;不少地方将基本建设考古取费界定为涉企收费,既不允许考古单位收取也无配套保障措施,致使基本建设考古工作因无经费保障而无法开展。

  在调研中,安来顺也注意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地方在落实政府“放管服”时,存在“一放了之”的情况,致使建设单位、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协调,弱化了地方政府理应承担的监督管理义务。

  “有关部门要督促各地、各部门科学全面地理解和执行国家‘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履行《文物保护法》所规定的法定义务,正确处理地下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关系,切实承担起对基本建设考古前置的管理和监督责任,强化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协作,防止和杜绝行‘放管服’之名,行‘一放了之’之实的现象出现。”安来顺说。

  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完善基本建设考古制度,地方政府在土地储备时,对于可能存在文物遗存的土地,在依法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不得入库。安来顺认为,自然资源部门和国家文物部门应牵头,尽快出台专门文件,明确政策要求和制度设计,便于地方操作实施。

  针对基本建设考古经费中存在的问题,安来顺建议,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基本建设考古的特殊性和公益性特征,坚持实事求是,对于基本建设考古取费是否属于涉企收费性质重新作出研判。结合土地储备考古前置制度,进一步明确基本建设考古的经费渠道、管理要求和土地成本测算依据,保障基本建设考古取费和经费使用依法合规。

  “建议在下一步《文物保护法》修法中,对第二十九条所涉及的文物调查勘探项目界定、考古前置条件等内容进行必要的明确和修改,确保法律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安来顺说。(徐秀丽)

  耿东升:博物馆展览应配备多语种文字说明

  

  “文字说明是辅助博物馆陈列的重要工具,它是观众了解文物、了解博物馆的重要途径,是连接观众与博物馆的重要纽带,文字说明的质量关系到博物馆陈列的效果。”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博物馆陶瓷研究所所长耿东升说,“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科技的运用,二维码导览、蓝牙语音导览等辅助系统成为了观众了解展品信息的新途径,但是博物馆传统的展品说明牌,仍是博物馆体现公众性的一个方面,在陈列展览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耿东升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博物馆服务群体趋于国际化。博物馆作为一个国家历史进程的教育展示基地,接待着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参观者。为了便于观众准确了解展览内容,多种语言方式将是未来博物馆陈列说明的趋势。“在这个方面,日本的博物馆走在了前列,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展览中使用日、英、中、韩四种语言配套宣传,并配备专职人员完成及后续维护此项工作。”耿东升告诉记者。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博物馆成为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地方之一。”耿东升说,“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博物馆展陈多为中文,少数博物馆展览文字仅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说明。”

  耿东升建议,我国的博物馆展览应具备国际视野,依地域的不同、来馆参观的外国观众的多少,相应增加展览说明文字语种,博物馆的多语种展览文字说明,可以让观众通过自己的母语更直观、更准确地了解其展品背后深邃的文化内涵,方便来自不同国家观众参观学习,让外国游客更有亲切感,更好地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宣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不仅是公众的需要,更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李瑞)

  龙国英:博物馆免费开放还应加强资金扶持力度

  

  “文博热”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持续受到代表委员关注。在今年的首场部长通道集体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今年的工作重点就是紧扣博物馆的职能定位,尤其是围绕着博物馆的短板和难点,下大力气来解决这些瓶颈性的问题。同时,争取在今年和有关部门一起出台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满足参观者对博物馆新的需求。

  就此问题,多地政协委员有所呼应,把相关内容写进建议。全国政协委员、南昌市副市长龙国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在资金保障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龙国英观察到,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资金扶持标准亟待提高。自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中央财政对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资金补助标准几乎没有提高。由于参观人数快速上涨、设施设备老化、宣教活动任务增加,特别是人力成本、设施维护成本快速上涨等因素,现有的免费开放资金无法满足博物馆的发展需要,影响了博物馆功能的发挥。

  同时,龙国英认为,免费开放资金扶持范围亟待扩大。近年来,全国博物馆行业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到5136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689家、非国有博物馆1447家,但没有全部纳入中央免费开放资金扶持范围,而且只有极少数的非国有博物馆纳入中央免费开放资金支持范围。

  龙国英提出,各地博物馆免费开放资金使用效率也亟待提高。2013年,国家出台了《中央补助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规范使用免费开放资金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未出台免费开放资金绩效考评方面的政策法规,导致免费开放资金使用效率不太高。

  对此,龙国英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定期核定免费开放资金补助标准。建议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牵头对纳入中央免费开放资金补助名单的博物馆发展和免费开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结合经济发展状况、博物馆发展需要等因素,定期核定免费开放资金补助标准,并建立稳步增长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博物馆陈列布展等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

  二是不断扩大免费开放资金补助范围。建议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研究确定纳入中央免费开放资金补助名单的具体条件,将纳入全国博物馆名录的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纳入中央免费开放资金补助范围。

  三是建立免费开放资金绩效考评制度。建议出台专门的博物馆免费开放资金绩效考评办法,加大对免费开放资金使用的跟踪检查力度和年度审计力度,确保免费开放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使用效率。

  龙国英希望,全国博物馆全面免费对外开放,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文化服务,应呼应此次刘玉珠局长提出的“完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实施方案”,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更好凸显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作用。(浦奕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