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杉矶亨廷顿图书馆里坐落着一座中式古典园林“流芳园”。它占地4000平方米,抱水而建的亭、台、楼、榭、桥完全复刻了典型的明代园林风貌,成为本土以外最大的中式园林建筑。中国文化的风雅,和深入细节的精致仿佛是一块巨大的磁石,让流芳园成为最受当地人喜爱的去处。
赖声川用东西方语境,共同呈现了《牡丹亭》的故事。(加州艺术学院供图)
日前,著名导演赖声川编剧、执导的戏剧新作《游园·流芳》在这座园林中上演。该剧联合加州艺术学院和亨廷顿图书馆共同制作,并力邀上海昆剧团艺术家加盟。赖声川用精巧、严密的戏剧结构,诗化的全英文写作,把中国文化编织进了这个西方国家的园林中,创造了一个跨越东西方的瑰丽梦境。首轮演出一共上演31场,从9月21日演出至10月26日。
在园林夜色中“沉浸思考”
“任何空间都可能是戏剧演出的空间。”赖声川说,“把窄小而弯曲的桥梁作为一场戏的演出空间,挑战当然很大,但最终可能得到的收获更大。”
1988年,赖声川在台湾中影文化城的一个四合院里改编了塞缪尔·贝克特作品《落脚声——古厝中的贝克特》,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做环境戏剧,非制式剧场空间的灵活性,给了他很多的启发。2014年乌镇戏剧节,他在白莲区的两栋古宅里定制了一个类似的作品《梦游》,这一次,除了专业的话剧表演外,还首次引入了昆曲唱段的演出。
时隔两年,当赖声川遇到亨廷顿图书馆里的流芳园,他脑海中繁密的创想、灵感,仿佛遇到了落脚之处。这座由70多名苏州能工巧匠建造的古典园林,亭、台、楼、榭、桥凭水而生,完全能够容纳一个复杂的、规模较大的浸没式戏剧。“它和夜晚的神奇非常相配。”赖声川笑道。
近两个小时的《游园·流芳》分东、西双线同时进行,一队观众走顺时针,另一队走逆时针,两队人马将在剧情的中点相遇,而后再度分开,看完整个故事。整个流芳园被设计成九个场景。与一些浸没式戏剧不同的是,赖声川强调作品的文学性,《游园·流芳》的叙事是非碎片化的。因此会有专门的引导官指引观众从一个“舞台”到另一个“舞台”,而不是简单地让他们随意行动。复杂的剧本结构,考验着调度的精准和时间计算的精确。而观众随着移步换景,扑朔迷离的故事将在眼前变得逐渐清晰,感受层层丰满起来。
一折中国昆曲折服所有观众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汤显祖创作于 1598年的《牡丹亭》具有极其强烈的情感震撼力,在这个经典的爱情悲剧中,汤翁既为天下有情人塑像,也非常浪漫地探讨了关于时间、生死和存在的种种问题。
赖声川用东西方两种语境,共同呈现了《牡丹亭》的故事。东线、西线各演绎一个版本,一个是身着古装的“中国版”,而另一个是以1920年代洛杉矶为背景的“加州版”。基于传统《牡丹亭》的故事,赖声川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和再创作。“打造《游园·流芳》是为增进跨文化的理解做出努力。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碰撞出瑰丽、奇迹和许多耐人寻味的思考,最终达成某种精神层面的共识,”赖声川说:“让中西方观众都能产生共情,是我的初衷。”
作品中充满了东西方的“和弦”。例如,东方的故事中,配乐是一缕清魂笛音;西方的故事里,吉他波动心中涟漪。赖声川还力邀上海昆剧团的演员和琴师加盟演出,他们会在东、西线的中点——清越台上,“复活”美丽哀婉的“杜丽娘”。《离魂》一曲,真真切切,当真令人断魂心痛。当身着戏服、美丽哀怨的“杜丽娘”袅袅登场,整座园林“活”了起来。上海昆剧院青年闺门旦演员罗晨雪,扣人心扉的演唱,动情处令人潸然泪下。
此情此景中,古老的昆曲穿越时空,成为对话中与西、古与今、真与幻的媒介。观看演出之后,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觉得深受启发:“这种跨界合作演出的方式十分新颖,艺术本就是相通的,这对昆曲艺术‘走出去’,走进西方观众的视野、心灵,是很好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