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new publics)”。
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海报
自国际博物馆日设立以来,国际博物馆协会每年都会在5月18日这天举办庆祝活动,旨在提醒公众认识到,“博物馆是促进文化交流,丰富文化生活,增进人们之间相互理解、合作,实现和平的重要机构。”全球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参与了这项重要的活动,有些地方的庆祝活动可持续一周左右。2017年,共有157个国家的36000座博物馆参与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
今天是5月18日,是第四十二个国际博物馆日。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公共博物馆的起源与发展,探寻博物馆的有趣故事吧!
博物馆的诞生
据学者考证,博物馆的希腊语“museion”原意为“缪斯们的土坯建筑物”,意指“供奉缪斯女神的庙宇”,词根源于“缪斯”(muses)。“缪斯”是万神之王宙斯和记忆女神所生的九个女儿,分别是:欧忒尔珀(音乐之神)、埃拉托(爱情诗之神)、卡利俄珀(英雄史诗之神)、克利俄(历史之神)、墨尔波墨涅(悲剧之神)、波利许墨尼亚(颂歌之神)、特尔西科瑞(舞蹈与合唱之神)、塔利亚(喜剧与田园诗之神)及乌拉尼亚(天文学之神)。有趣的是,这九位女神中没有一位主管今天博物馆中最主流的“造型艺术”,这可能是因为在古希腊时期,绘画与雕刻还未被视为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仅仅被看作“技艺”。
九位缪斯女神
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军事行动中,把搜集和掠夺来的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交给他的教师亚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亚里士多德曾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教学,传播知识。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继续南征北战,收集来更多的艺术品。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一词,也就由希腊文的“缪斯”演变而来。
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
世界上第一个博物馆是建造于公元前306-285年间的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在西方的博物馆系统中,除了艺术博物馆之外,图书馆、水族馆乃至动物园都是博物馆大家族的一员)。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内设有博物馆部分,当时最著名的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常常在这里交谈、冥想与沉思。譬如,当时著名的数学“带头人”欧几里德就在此间完成了他的巨著《几何原理》。这些学者有权使用图书馆内的图书资料、讲演厅、走廊、餐厅、解剖实验室和科学研究实验室。这也是为什么“博物馆一直被视为藏品储藏室和学习、研究之地。”
拉斐尔《雅典学派》
十六世纪,“博物馆”语义中又多了两个新伙伴:其一、“画廊”(英语的gallery,意大利语的galleria),指的是一种宽敞而狭长的展览空间,在这里主要展出雕塑和绘画作品;其二、“珍奇室”(英语为cabinet,意大利语为gabinetto,德语为wunderkammer),指的是存放珍稀动植物标本、小型艺术品、人工制品和古董的房间。这两类博物馆内的藏品几乎很少对公众开放,主要是存放王公贵族、教皇和富豪们的玩物。
大卫?特尼斯《利奥波德?威廉大公在其布鲁塞尔的绘画馆》
十八世纪,博物馆仍然是荣耀权力者、君主文化与传统及教会的空间,蕴含着“具有良好教养”、“文雅”、“精英分子”等潜台词。法国大革命时期是“缪斯神殿”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上文提及的“图书馆”、“画廊”、“奇珍室”等形式的“博物馆”雏形仅对少数人开放。1792年 8月10日,伴随着法国君主制告别历史舞台,卢浮宫从一座皇家宫殿华丽变身为公众博物馆。新成立的共和政府管辖下的教育部门管理卢浮宫,为博物馆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运作模式。每周除了一个星期天预留给艺术学生专用外,卢浮宫向所有人士免费开放,官方特意为那些蜂拥而至的观众制作了展览目录,亦为外国游客提供翻译版本,一些课堂甚至在展览厅内进行。这些不同背景的参观者留下了大量的参观资料,有些讲述的是他们参观这一神奇之所的感受,有些描述的是对卢浮宫的印象,也有些是对其他参观者的描写……
卢浮宫
十九世纪以后,欧美的博物馆也不断向着公众博物馆转变,教育也正式加入到收藏、研究、陈列等博物馆核心使命之列,成为公共博物馆的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资料整理、改编自《缪斯之约——欧美艺术博物馆智识体验》一书(同济大学出版社)。
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林则徐
据学者考证,“博物馆”最早见于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在介绍英国时说“英吉利又曰英伦,又曰兰顿”,“兰顿建大书馆一所,博物馆一所”。在介绍美国时也有“设立天文馆、地理馆、博物馆、义学馆”的叙述。而查对《四洲志》的英文原版——英国人慕瑞(Murray)1836年写的《世界地理大全》(The Encyclopedia of Geography),可以发现“博物馆”对应英文单词就是“Museum”,因此林则徐堪称中国翻译介绍西方博物馆的第一人。
那么,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博物馆是在何时诞生的呢?
直到1905年,中国才迎来了自办的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创建者是著名民族实业家张謇。
南通博物苑
张謇
张謇在日本见识了日本从欧美输入的现代文明后大受启发,深刻体会到博物馆对学校教育和启迪民智的重要作用。
1905年,他以个人财力,在家乡陆续购民房29家,迁荒冢3000余座,平地筑垣,又多方搜求中外动植物标本、金石文物、先贤遗文,最终创建了南通博物苑。十年之后,藏品达到2万余件,“纵之千载,远之外国”,“古今咸备,纵人观览”。
而如今,博物馆的种类和内容越来越丰富,博物馆的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年的5月18日到22日,在世博会博物馆举行的“长三角博物馆教育联盟博览会”,你不仅可以看到南通博物苑的展台,你还能看到很多不同类型、富有特色的博物馆。
首届长三角博物馆界教育博览会上,南通博物苑把园林的绿色带到了现场。
安徽博物院展区一角
南京博物院展区
宁波博物馆展区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