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世博会开幕7周年之际,全球唯一的世博专题博物馆——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座“让世博会永不落幕”的博物馆,不仅以其权威、全面、立体的综合设计,展示了世博会历史上人类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物质成就,而且唤起了人们重新审视世博精神遗产的价值,激发人们在更深广的层面思考世博精神遗产的意义。
自1851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第一届世博会以来,世博会一直推动着人类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其自身也已发展为一项世界性大型盛会。蒸汽机车、电灯、电话、手提电脑都曾是在世博会上大放异彩的新发明;埃菲尔铁塔、西班牙广场、太阳神塔、“生命之树”,不少世界级博览会的特色建筑及雕塑,也已经成为著名城市文化地标。160余年来的历届世博会,不仅荟萃了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而且为人类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启迪了人们的心智。
通过梳理世博会的灿烂成果,人们不禁会惊叹近代以来人类文明的昌盛。工业文明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而人类在最近100年创造的生产力又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狂飙突进,世界已经大步迈进了全球化、信息化、科技高新化的信息文明社会。
完整理解世博精神遗产的价值,需要从横轴和纵轴两个维度进行考量。横向来看,世博会是世界各国文明最璀璨成果的交流和汇聚,有助于促进世界的沟通对话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在世博园中各国展馆毗邻而居,差异化的设计风格象征了多样化的国际社会,只有彼此尊重才能互相欣赏、促进合作、谋求共赢。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成为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在这个“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只有坚持世博会展现出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交流互鉴的精神遗产,世界各国才能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而对于世博会的参观者来说,无论是亲身游览世博会的文化地标建筑,还是在线上体验科技感十足的世博文化,都是一次难得的文明多样化的知识普及,有助于世界各国人民加深相互了解。无论是原汁原味的非洲土风舞、华丽恢宏的法国宫廷舞、热情洋溢的阿根廷探戈,还是凝练简洁的日本能剧、欢快浪漫的英格兰民族音乐、优美典雅的中国京剧,都带给参观者艺术的享受和人文的熏陶,加深了各国人民对世界文化差异性和多样性的认识。
从纵向来看,传承世博精神遗产,要站在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历史维度来看待。世博会承继于传统农耕文明,焕彩于近代工业文明,又昭示着方兴未艾的信息文明,这是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一次根本转型。纵览历届世博会的主题,不难发现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文明时代的标准化、程式化、机械化,到现代信息文明时代的个性化、差异化、人性化价值取向转变的清晰脉络,这是世博会正在记录的一次人类文明转向:凡是符合文明、开放、包容、法治、和谐、共赢等信息文明社会的价值取向,都蕴含着勃勃生机,否则就将逐渐被扫进历史的角落。
一切始于世博会,这既包括形而下的器物层面,更涵盖形而上的“道”的层面。因为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只有上升到精神和理性的高度时,才能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并永久传承。从这个意义上看,比起建设世博文化地标,留住世博精神遗产更加重要。(作者:仲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