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孙中钦,作为新民晚报摄影记者,从2009年初就开始了世博会前期采访,用手中的相机镜头见证了园区从一片工地建设成为恢宏的世博盛景。
世博园区中国馆已建至60米高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几乎天天都泡在世博园区,拍摄的照片不计其数。还记得2010年10月1日国庆节那天,为了拍摄第一缕阳光映照在中国馆的画面,我当时在世博会园区的餐厅借宿一晚,至今难忘。
第一缕阳光映照在中国馆
上海世博会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游园高峰时的排队队伍,有不少游客为了一睹场馆芳容,不惜排队8个多小时。这种“中国式排队”当时是相当震撼的。
世博园区大量客流
我记得有一天,正值八月酷暑,我去拍摄沙特馆排队,正好一缕阳光从遮阳棚的空隙中射下来,造成了光线的冷暖交替与明暗对比,高光之处的人物正好在伸手擦汗,这个画面让我印象深刻。
喷雾也带来一片清凉
我更喜欢世博夜色,因为夜景的色彩更加流光溢彩,能够凸显出世博会的摩登与现代。
位于庆典广场前面的音乐喷泉
春江花月夜申城不夜天
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场馆亮灯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通电亮灯
2010年,孙中钦(右1)在上海世博园区
2020年疫情期间,孙中钦奔赴采访现场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对我来说,像是一个眺望未来的瞭望台,上海世博会精彩演绎未来城市的智慧生活场景,预示紧接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当时很多令人惊讶的“未来场景”,如今已经逐步成为了现实。对我来说,世博会就像是一个分水岭,分开了“过去”与“未来”。
——孙中钦
编辑:刘娟
照片来源:孙中钦
相关链接:
让世博精神涵养青年气质|“拾忆十年·筑梦前行”征集作品展示(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