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法国巴黎,第四届世博会上,日本馆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馆内展出的浮世绘展品精美绝伦,吸引了当时很多欧洲朋友赞叹的目光,日本浮世绘作品及其艺术风格也自此更为广泛地在欧洲大陆传扬开来,与欧洲绘画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日本浮世绘与欧洲绘画之间的历史渊源吧!
浮世万象
百幅浮世绘艺术珍品展
策展人:孙怡
票价:免费
展期:2021年5月18日至8月18日
地点:世博会博物馆1号临展厅
1.浮世绘传入欧洲的历程
第一站:荷兰
荷兰,是浮世绘漂洋过海进入欧洲的第一站。自日本17世纪40年代切断与大多数国家的贸易关系之后,西方世界对日本文化艺术一直不甚了解,只有荷兰商人仍与日本通商。著名画家葛饰北斋的作品是最早传入欧洲的代表性浮世绘艺术品。
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神奈川冲浪里》
#葛饰北斋#
日本江户时代著名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是入选“千禧年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唯一一位日本人,绘画风格对后来的欧洲画坛影响深远,莫奈、梵高和高更等许多印象派画家都临摹过他的作品。葛饰北斋的代表作《富岳三十六景》系列属于浮世绘中的“名所绘”,描绘由日本关东各地远眺富士山所见之景。
荷兰商馆馆长尹萨克·德钦,是最早将浮世绘带入欧洲的一位重要人物。1779至1784年间,他三次被派驻日本长崎,回国时携带大量浮世绘;不仅如此,他还请葛饰北斋作了两个绘卷,其中部分浮世绘作品被刊登于1818年发行的介绍日本的图书中。
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凯风快晴》
荷兰商馆德国籍医师菲利普·弗兰茨·芬·希波尔特,从1823年至1829在日本生活,虽然最后因间谍嫌疑被遣送出境,但是在这六年间,他收录了12幅葛饰北斋的浮世绘,最后还将葛饰北斋《写真画谱》赠送给巴黎图书馆和维也纳图书馆。
第二站:法国
荷兰之后,浮世绘也在法国传播开来,1860年至1910年间,以浮世绘为主的工艺美术所带来的“日本主义”,对欧洲艺术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日本主义#
日本主义指的是19世纪中叶在欧洲掀起的和风热潮,盛行约30年之久,特别表现在对日本美术的审美崇拜。
1871年,著名美术评论家法国人提奥多尔·丢勒来到日本,热衷印象主义的他购买了大量浮世绘;1876年,法国里昂染印公司老板埃米尔·吉梅收购了浮世绘等大量日本美术品,收藏在巴黎吉梅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1889年,从事浮世绘贸易的林忠正,在巴黎定期举行“日本之宴”,同时也介绍法国近代美术作品到日本,对促进日法艺术交流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浮世绘对印象派的影响
19世纪后期欧洲的印象主义画家,在浮世绘风景画中得到启示,他们充分借鉴浮世绘的形式和语言,运用“充满太阳光辉”的“大胆崭新色彩”,表现出对美术体系独创性的追求,开启了通往现代艺术的道路。
马奈
爱德华·马奈出生于法国巴黎,深具革新精神,其1868年的作品《左拉肖像》和1877年所做《娜娜》,将浮世绘和日本屏风画作为背景,从《北斋漫画》中撷取元素形象。
马奈《奥林匹亚》
1863年,马奈所做《奥林匹亚》受光面采用几乎平涂的方法,利用拓印的奉书纸的轻巧纸质表现肌肤的真实感、立体感,后来还将这种手法移植到油画。
莫奈
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的奥斯卡·克劳德·莫奈,收集了葛饰北斋、喜多川歌麿和歌川广重等画师的230幅作品,至今仍悬挂在其故居。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对日本风格的借鉴,主要体现在追求简洁明快的造型风格,以及对具体景物严格推敲,代表作品有《干草垛》《里昂教堂》《白杨树》《圣拉扎尔车站》等。
莫奈《干草垛》系列
莫奈从葛饰北斋、歌川广重浮世绘中受到的启发,对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条件下的色彩捕捉,开始注重对装饰性的追求。
莫奈《圣拉扎尔车站》
莫奈风景画较多,善于利用不同光照效果,来实现色彩关系和形状的协调。
不过,莫奈也有人物画流传,1876年他曾作《穿日本和服的卡米尔》,可见日本艺术对莫奈的重要影响。
莫奈《穿日本和服的卡米尔》
梵高
“我的每幅作品都深受这些日本画的影响。”荷兰著名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在写给弟弟的信中曾如是说道。
梵高《唐吉老爹》
1886年,梵高来到法国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梵高不仅常常临摹浮世绘作品,在自己的画作中也融入浮世绘做法和日本元素。
毕加索
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是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也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浮世绘艺术风格在欧洲社会掀起和风热潮,对19世纪末新艺术运动多有启迪,作为印象派著名艺术家的巴勃罗·毕加索,自然也深深受到浮世绘艺术的影响。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1937年巴黎世博会展品)
毕加索在20世纪伊始,从西班牙来到当时的世界艺术之都巴黎,毕加索由此开始他辉煌艺术之旅,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当时的浮世绘在巴黎传播开来、大受欢迎,毕加索自然接触到浮世绘艺术风格,在自己绘画中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等方面不断发展和突破。
毕加索《格尔尼卡》(1937年巴黎世博会展品)
毕加索油画《格尔尼卡》就是受到浮世绘艺术风格影响的一幅立体主义画作,运用象征性艺术手法,有力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而作。
1937年巴黎世博会西班牙共和国展馆
3.浮世绘与世博会的故事
浮世绘的首次欧洲世博亮相,可以追溯到1862年的伦敦世博会。这次世博会上展出了拉瑟福德·沃尔考克爵士的私人收藏,这也是日本浮世绘在欧洲首次正式展出。
1862伦敦世博会的英国画廊
到1867年,日本已高度开放,甚至派出代表团参加了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这是第四届世博会规模极大、参观人数很多,当时日本馆引起轰动,弘扬日本文化的浮世绘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观看和购买。
1867巴黎世博会日本馆
应主办方要求,巴黎世博会追加百余幅浮世绘作品出售,大量日本浮世绘留在法兰西,巴黎的日本艺术爱好者还成立了“日本酒之会”。
1873维也纳世博会日本展区一角
1873年的维也纳世博会,是明治政府第一次参加世博会,代表日本文化的浮世绘作品自然也被展出,之后一部分展品被捐赠出售,更多地流入欧洲,对欧洲绘画艺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