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思乡,潘玉良画里的“中国魂”

日期:09-17-2024来源:世博会博物馆

“今岁中秋云隐月,

来年共赏月光圆”

中秋佳节,家人团圆。

可挚爱的人,何时才能归来?

  潘赞化写给潘玉良的照片诗最后一句“今岁中秋云隐月,来年共赏月光圆”,在期望之外,似乎还有一种无奈。

  1937年,潘玉良二度赴法。只身旅法数十年,潘玉良时刻思念著远方亲人。

  尤其是1950年代,她在家信中曾多次提及回国之事,但囿于国内不明朗的时局、身体健康原因及尚未建交的中法两国关系,多次的努力,皆无果而终。

今天是中秋佳节

曾经的遗憾也能在作品中窥探一二

让我们一起

在「玉出申江」

寻找潘玉良画里的“中国魂”

笔上的中国风

  20世纪30年代,潘玉良受到中国传统线描画的启发,开始使用毛笔在宣纸上画人体,向世人展示西方人体题材与中国白描线条的融合实践。

说明:图片

《侧身背卧女人体》

纸本水墨

1937年安徽博物院藏

  该作品左下角有款:“玉良1937”,钤“玉良”三角形朱文印。

  右上角有陈独秀题跋:“余识玉良女士二十年矣,日见其进,未见其止,近所作油画已入纵横自如之境,非复以运笔配色见长矣。今见此新白描体,知其进犹未已也。”

  当时陈独秀正在狱中,潘玉良夫妇数次去探望他,并带上画作请陈独秀指正。他非常欣赏潘玉良的画作,为其题跋并用毛笔画出印章。

《跪坐女背体》

纸本水墨

1938年安徽博物院藏

  这类作品是潘玉良个人艺术风格的原点,她采用了西方单线素描与中国书法线条相互糅合的方式,其独特的笔法被赞誉为“玉良铁线”,在她的白描画、版画甚至雕塑创作中都有体现。

  “玉良铁线”继承了中国传统人物画中“铁线描”的生命力,以东方写意笔法构建西方绘画的具象之形,正是“由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创作精神的体现。

说明:图片

《蹲着回首女人体》

纸本水墨

1941年安徽博物院藏

  题跋:“往者张芝学崔瑗、杜度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达,隔行不断,谓之一笔书。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绝,故知书画用笔同矣。余童时学金线体,暝(冥)索未得,今观此作森森然,又知书画同笔。一九四一年圣诞节日观玉良夫人作后题,圌密山农写于巴黎万本某华室。”

  题跋中的张芝、崔瑗、杜度三人都是东汉书法家,南朝画家陆探微是中国画史上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饶谷亦借古代书画名家赞美潘玉良的线描笔法,欣赏之情溢于言表。

花卉中的故乡

  潘玉良对花有着格外的偏爱,她的静物画常以花卉为主角,其中菊花出镜最多。

说明:图片

《梨与黄菊花》

布面油画

1944年安徽博物院藏

  早年,潘玉良在与潘赞化寓居上海时喜爱种植菊花。

  而今,月是故乡明,她只能将思念寄托在画笔之下。

说明:图片

《黄菊花与青龙瓶》

纸本彩墨

1960年安徽博物院藏

  或许她画中每朵绽放的花都承载着她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画里的东方情

  潘玉良浓重的东方风味源自生长的故土。

  尽管常年旅居海外,她始终不曾忘记自己的“根”在何方。

说明:图片

《书迷》

纸本彩墨

1954年安徽博物院藏

  源于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中国文化本能的追寻,中国民间人物题材在1950年代占据潘玉良创作的重心,媒介实践也逐渐由布面油画转向纸本彩墨,通过运用中国画中粗细不一、虚实不定的线条,挥笔落线形成具有自律美感的形式技法。

说明:图片

《双人袖舞》

布面油彩

1955年安徽博物院藏

  “舞蹈”系列作品是20世纪50年代潘玉良对中西绘画元素进行融合的新实践,这类作品不仅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元素的线条和墨色,更融合了壁画、年画等民间画面意象,她从色彩、造型、技法等多方面借鉴,并用油画和彩墨两种方式交替创作,寻找心中的理想图式。

说明:图片

《三人扇舞》

纸本彩墨

1957年安徽博物院藏

  通过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将音律视觉化的方式,并对姿态的夸张变形,让画面呈现音乐感。

说明:图片

《梳妆女》

纸本彩墨

1961年安徽博物院藏

  该作品中,潘玉良将中国深厚的“梳妆”文化跃然纸上,以“梳妆”暗喻女性情思的中国风韵。

1958年潘赞化除夕夜写给潘玉良的信件

  潘赞化没有等到团圆的那一天,于1959年与世长辞。就在潘赞化去世的同一年,潘玉良寄来照片,背后写着:“赞兄,你的意中人的心,时刻在你身边”似乎是冥冥天意中最后的道别。

说明:图片

1959年暑假潘玉良的照片、背面的题字

  而潘玉良的思乡之情在1976年达到顶峰。

  3月在信中写道:“我的精神方面相当痛苦!老是想回祖国!”

  9月又写:“我的身体太弱,不能坐飞机,何时才能回到家里受到晚年的幸福?…如今我望把身体养好就回祖国了!望儿孙们等着。”

  可她也没等到回国团圆的那一天,第二年便病逝于法国。

  潘玉良画里的“中国魂”,或勇敢革新,或寄情故土,或寻根溯源。

说明:图片

  她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传统中寻找平衡,以中国写意笔法构建西方绘画的具象之形,创造出既具有东方精神又不失西方现代感的独特风格,为现代艺术做出丰富的贡献。

说明:图片

  漂泊异乡四十载,潘玉良始终未能实现回国之愿,她把对故土的思念融入艺术,用线条与笔触、油彩与墨色表达对中国文化本能的追寻,创作出富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的珍贵作品,在画布方寸之间一次次实现心灵的归航。

玉出申江

  《玉出申江——潘玉良的艺术之旅》特展被纳入“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框架,正式列为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展览从上海视角切入叙事,精心梳理潘玉良在上海和巴黎时期的艺术轨迹,通过近百件珍贵作品和历史文献,讲述艺术家超越国界、塑造自我、融会中西的艺术历程。

说明:图片

  潘玉良,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艺术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深刻启示。她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更以其独立、坚韧的精神和开放、包容的胸怀,为女性解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说明:图片

  她的艺术生涯不仅映射出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中国留法艺术家百年来的开拓与交流。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我们邀您一同踏上潘玉良的艺术旅程,感受其闪耀于申江之畔和塞纳河畔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