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潘玉良,学习“进取之路”

日期:10-12-2024来源:世博会博物馆

图片

七十岁的潘玉良“拿奖拿到手软”

七十五岁的潘玉良还在带病作画

这种拼劲让她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

你一定想不到

这些名人“大咖”

都在她的朋友圈里经常出现:

为其画作题跋的陈独秀、张大千

与其常写信来往的苏雪林、王济远

对其称赞有加的徐悲鸿、刘海粟……

她都是如何“向上社交”的呢?

  01朋友的朋友,“才华感化”法

  潘玉良的丈夫潘赞化被任命为芜湖海关监督后的那几年,与一些民国革命元老结下交往之缘,无意间也为潘玉良的艺术起步及走向外部世界铺定了人脉基础。

陈独秀

  “五四运动总司令”陈独秀便是潘赞化的好友之一,也是他们二人的证婚人。

  在潘玉良刚学绘画之际,陈独秀就发现了她的潜质,力劝她去上海美专读书。

图片

上海美术专门学校

  根据刘海粟的回忆,陈独秀曾于1918年从北京给刘海粟写了书信,并在信中向其推荐潘玉良,恳请刘海粟能够不顾潘玉良出身,准许她进入上海美专学习绘画。

  1920年9月,潘玉良作为插班生编入第十一届西洋画正科班学习。

图片

  1937年初夏,陈独秀正在狱中,学成归国的潘玉良与丈夫数次去探望他,并带上画作请陈独秀指正。

图片

  他非常欣赏潘玉良的画作,为潘玉良三幅人体白描作品题词,并用毛笔画出印章,称其“以欧洲油画雕塑之神味,入中国之白描,余称之曰新白描”。

图片

《侧身背卧女人体》

纸本水墨 1937年

安徽博物院藏

  作品左下角有款:“玉良1937”,钤“玉良”三角形朱文印。右上角有陈独秀题跋:“余识玉良女士二十年矣,日见其进,未见其止,近所作油画已入纵横自如之境,非复以运笔配色见长矣。今见此新白描体,知其进犹未已也。”

刘海粟

图片

《夫子庙》

潘玉良

1937年布面油彩

安徽博物院藏

图片

《南京夫子庙》

刘海粟

1925年布面油彩

刘海粟美术馆藏

  在艺术教学领域,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家刘海粟也十分欣赏潘玉良。

  1926年冬,上海美专发生学生运动,刘海粟作为校长被迫将学生提前放假。第二年3月开学,由于到校学生很少,在4月1日被迫停办。虽然五月中旬美专得以复校,但到校学生依旧寥寥无几。

  1928年春,刘海粟辞去校长职务,而在同年7月,潘玉良回国后被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聘为西洋画科主任。刘海粟曾在《记潘玉良女士》一文中写道:“与海粟交谊甚深,故敢以校务重任托付也”。

图片

  潘玉良也未辜负重托,“未数月,即振振有生气,起该校十七年来之衰,立全国艺术之正轨”。

  在国内的十年间,潘玉良与刘海粟一同加入“摩社”——以“发扬固有文化表现时代精神”为宗旨的艺术团体,并担任“中华美术协会”理事。

图片

1936年中国现代画展

  潘玉良与卓别林握手,后站立者为刘海粟

  此外,二人作品均参展上海美专主办的现代名画展、上海万国艺术剧院主办的“中国现代名画展览会”。

王济远

  而王济远——刘海粟的挚友、中国早期水彩画的推动者之一,也是潘玉良的恩师。

图片

《自画像》王济远

纸本水墨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新艺空间藏

  1929年夏,潘玉良与王济远同赴普陀写生,创作作品多幅。

  同年10月,潘玉良、王济远与金启静等人赴日本考察艺术教育设施,并采购教材。

  1930年4月,王济远在西藏路宁波同乡会举行“欧游志别纪念展”,潘玉良冒雨前往参观。

图片

《鱼》王济远

纸本水彩 1957年

新艺空间藏

  1932年8月,中华学艺社在上海举行中西美术展览会,潘玉良油画《我之家庭》作为西画名家作品与王济远等人杰作一同展出。

图片

《我之家庭》

《潘玉良油画集》内页1931年

草木斋藏

  1937年,潘玉良出席恩师王济远在南京华侨招待所举行的个人画展开幕式。

  60年代,潘玉良与王济远仍常有书信往来。

  玉良贤弟如晤:

  迭接来书,欣悉安抵旧金山,得良友接待并举个展,满载佳誉,至为快慰,兹接巴黎寄来雕塑照片两种,特即转奉各三张,以供应用。纽约过旧历年甚冷,报纸仍罢工,余等幸称安适,惟大千先生尚未来纽,情形隔膜,俟有确息,即当奉闻。关于五月初由华美协进社主办之大作展,宜将出品图目,先寄交程其保先生,以资筹备,免得临时匆促,谅尊见亦以为然也。

  此复 即颂 旅祺

1963年1月26日

  1963年,王济远在美国鼎力相助,帮她在纽约举办个展。4月,潘玉良从旧金山回到纽约,在机场与王济远会晤。

  玉良贤弟:

  迭接手翰,欣悉一一,承示,四月七日载誉乘Uniteo 800号飞纽,至慰!自当先向女青年会预定房间,并在机场会晤,即颂一路顺风,届时大千或能由巴黎来美,可图畅叙也。

  匆复 顺颂 旅祺

1963年4月1日

图片

王济远4月1日致潘玉良信

  5月,王济远亲临潘玉良纽约个展会场,并为其彩膜画《扇舞》题字:“霓裳三叠载歌舞,壮士散骑惊艳声”,贴切地描述了画作内容,也是用典故对潘玉良进行赞扬。

  02长久的友谊,“互帮互助”法

  在潘玉良的时代,有不少女性挣脱出世俗的束缚,做出自己的成绩,她们彼此之间惺惺相惜,在生活上也是互相支持。

首次赴法

  1921年,潘玉良搭乘法国游船博多斯号(Porthors)前往法国里昂。

  在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学习时,潘玉良与林宝权、杨润馀同住一室,苏雪林住在隔壁,而方君璧奉校方命辅助女生日常生活。

  潘玉良与她们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苏雪林《青鸟集》一书中,有多处对潘玉良作品及个展作出评论。

图片

苏雪林《青鸟集》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8年

草木斋藏

  如对《酒仙》评道:“以艺术论,这幅画是玉良初到意大利的作品,虽然磅礴的魄力,从酒仙浑身突露的筋肉里喷溢出来,但笔法到底是庄严稳重的一派。”

  对《女音乐家》评:“玉良作品中融汇东西方艺术意味的,要推这幅为巨擘,这也是题材取得好的缘故。”

  以及《看了潘玉良女士绘画展览以后》:“玉良的画,色调沉深,气魄雄浑,表现力极强,大幅的画,充满了生命的跳动,热烈情绪的奔放,万不像是纤纤弱女子的手笔。”

  1950年,苏雪林与方君璧到巴黎看望潘玉良,这是苏潘二人时隔20年后再次相见。

图片

1950年老友在潘玉良画室聚会

前排右起为苏雪林、方君璧、潘玉良、郭有守

后排左一为陈源

  1951年1月,苏雪林与方君璧同访潘玉良寓所,“午餐菜甚美,鲤鱼烧汤,味极可口,红烧肉亦佳。”

  1952年初夏,苏雪林准备回台湾任教,潘玉良去送行,二人互赠画作以作为此次重聚法兰西的纪念。

  1963年,林宝权到旧金山与潘玉良团聚,共度除夕。同年,方君璧多次致函潘玉良,希望早日见面。二人在5月会晤。

  我的前一封信当已收到了,我明日(三日)早上十一点左右离波士顿,大概四点左右会到纽约,立刻去找你,我希望我们能同在一起吃晚饭,望你如果没有别的要紧事,能够在女青年会等我,我想五点前可以见到你呢。一切面谈,想不久可以相见,真很兴奋。此问近安。

1963年5月2日

  1965年2月15日,方君璧致信问候潘玉良。

  玉良姊如见。

  许久未得消息,收到宝权姊的来信,又说吾姊前几时身子不大好,正是十分挂念之时,得到姊寄来的美术杂志,中间夹一封信,知道一切都平安,真是欣慰莫及了!望时常多多珍重,善保玉体,不然,一旦有或不舒服,真是太辛苦了呢!来信说不久或可再来美国,不知几时可以成行,盼望之至。这次若来,千万要来妹处住,不要像前一次一样,住纽约青年会,又贵又不舒服,何苦呢?千万不要客气是盼。美术杂志登的大作,是几时的新作品呢?很好,一看就知道是姊的,批评也很好,想姊艺术生命是很灿烂的,可慰。

1965年2月15日

  1968年8月19日,苏雪林写信给潘玉良,并随之寄出12本书。信中附美金支票,请潘玉良代购专门绘画纸。

  9月10日,苏雪林收到回信,“今日得潘玉良来信,甚喜!老朋友十馀年不相见,忽然互通鱼雁,另有一种风味”。

  也是这年,潘玉良在信中说道她近年来高血压甚重,百药无效。一天偶遇刚从台湾回巴黎的盛成先生告诉她,台湾有一种草药,俗名“仙草”,治老年高血压有奇效,托苏代购若干寄去。苏雪林在台南中药铺购了一大包,航空邮递给她。

  不久潘玉良驰函致谢:“此药果然灵验,仅煮水服了一二次,血压骤然降低,连法国医生都惊诧,不知我服了什么灵丹妙药。”苏雪林闻此,立即又采购了一二斤寄去备用。

  几人的友谊,从青年到老年,历久弥新。

二次赴法

  而在第二次赴法后,潘玉良结识了正在巴黎高等艺术学院深造的袁枢真和歌唱家周小燕。

  1939年,潘玉良为袁枢真绘制画像。袁枢真极为喜爱,历经战乱四处流徙却一直随身携带保存完好。直到五六十年代袁居台湾时,二人依然保持着通信联系。

图片

《枢真巴黎肖像》

  潘玉良还会随信寄来明信片式的近作,据袁枢真的女儿回忆,袁极为服膺潘玉良的绘画成就,曾指导女儿欣赏潘寄来作品中“那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的人体,并赞道,她有多好的素描基础,下笔利落,线条分明”。

图片

《周小燕肖像》

布面油彩 1947年

中国美术馆藏

  1947年,潘玉良参加“中国之莺”周小燕个人独唱音乐会,出于对周小燕的赞赏,还特地为她绘制一幅油画肖像,此作品在1973年荣获法国艺术自由国家沙龙一等奖。

  03同行的欣赏,“择优学习”法

  作为一个钟情于艺术、不为虚名和蝇头小利而苟且、率性豪放、不卑不亢的女性,在众多的男性同行中脱颖而出,自成一格。这让个性张扬的张大千、自视甚高的徐悲鸿,都对她推崇备至。

徐悲鸿

  1923年,潘玉良结识同在巴黎学画的徐悲鸿,一同跟随西蒙教授学习绘画。

  1924年,他们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是同班同学。

  1931年5月,二人率中央大学艺术科西画组17级学生出发赴北京参观,途中登泰山。

图片

1935年中央大学艺术系师生在梅庵前合影

右六为徐悲鸿,右八为潘玉良

  1934年8月17日,徐悲鸿从欧考察美术回到上海,潘玉良、陈之佛、陈挺生等为其筹备欢迎茶话会。

  同年11月,经徐悲鸿先生介绍,黄苗子为出版《中国当代名画家集》拜访潘玉良,后挑选一批油画带回上海。

图片

1935年5月3日《中央日报》

  1935年5月,潘玉良女士个人绘画展览会在南京华侨招待所举行,共布置十一室,展出其最近作品200余幅。徐悲鸿发表了著名的评论《参观玉良夫人个展感言》,刊登在5月3日的《中央日报》云:“真艺没落,吾道式微,乃欲求其人而振之,士大夫无得,而得巾帼英雄潘玉良夫人”。

图片

张大千

  二次赴法前,潘玉良还与张大千等人一同加入“艺苑绘画研究所”,共同开展多种学术活动。

  1956年,长居法国的潘玉良碰上张大千旅法,两人的思乡之情再次“同步”。

图片

1956年中国文化代表团抵达法国

团员张仃宴请在法的中国艺术家

右二为潘玉良,右四为张大千

  张大千在潘玉良所作的中国画《豢猫》上信手长题:“宋人最重写生,体会物情物理,传神写照,栩栩如生。元明以来,但从纸上讨生活,是以每况愈下,有清三百年更无逃者。今观玉良大家写其所豢猫,温婉如生,用笔用墨的为国画正脉,尤可佩也。”

图片

潘玉良作的中国画《豢猫》

图片

张大千作人物画《百感图》赠潘玉良

  张大千还作人物画《百感图》赠潘玉良,题曰:“江南莺乱草如茵,正有观河面皱人。对此茫茫真百感,当时亲见海扬尘。春间写此,顷始成之,即呈吾家玉良大姊教正。丙申夏五,大千弟爰,同在巴黎,即日又有英伦之行也。”

  同年,潘玉良、赵无极陪同张大千去法国尼斯拜访艺术大师毕加索。

  在巴黎期间,张大千又画《白莲图》赠潘玉良。

图片

潘玉良作《张大千大师胸像》

现被法国巴黎现代美术馆收藏

  而潘玉良也作《张大千大师胸像》,1959年,张大千在巴黎参观法国国立现代美术馆时与其合照留念。

图片

1961年张大千画墨竹赠潘玉良

  1961年3月,张大千经巴黎去南美之际写《墨竹》赠潘玉良,并为潘玉良中国画《红芍药》作长题:

  “予年廿时,赏赋种花诗云,第一莫裁红芍药,花开春已是将离。今来巴黎又值春末,且是南美之行。玉良大姊出此命题,漫书其上为之黯然。辛丑三月卅日弟大千”

图片

《芍药》

纸本设色 1960年

安徽博物院藏

  1961—1971年的十年间,王济远和潘玉良、张大千等人在美国各地连续举办“华笔书画作品展”,反映了海外中国艺术家在身处文化隔膜的异域环境中,联结实力同人的努力姿态。

图片

华笔作品联合书画展览会画册封面

1965年

新艺空间藏

  同时,也可以看到王济远和潘玉良、张大千等人对于新国画在域外发展“生命力”的共同期许。

图片

  潘玉良一生坚守“合中西于一冶”的艺术理想,艺术创作涵盖多种类型,其中白描、油画、彩墨画最能体现其艺术特色。她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传统中寻找平衡,以中国写意笔法构建西方绘画的具象之形,创造出既具有东方精神又不失西方现代感的独特风格,为现代艺术做出丰富的贡献。

图片

《万里奔流》朱屺瞻

纸本彩墨 1985年

朱屺瞻艺术馆藏

  也正因如此,“大咖”名人对其才华格外欣赏。在她的朋友圈里,还经常能看见“神秘友人”阿摸、“东方饭店”老板王守义、“精神自由”画家常玉、雕塑家滑田友以及“画坛一代宗师”朱屹瞻等人的身影。

图片

留法艺术同仁在潘玉良画室聚会合影

图片

  美术教育者张道藩也著文《介绍潘玉良画展》,认为潘玉良是“一个最努力制作的画家”“一个创作最多的人”“一个多才多能的人”,而且是“中国画家中是游历最多的一个”。

图片

阿摸题词:“由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也”。

  玉出申江

  《玉出申江——潘玉良的艺术之旅》特展被纳入“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框架,正式列为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展览从上海视角切入叙事,精心梳理潘玉良在上海和巴黎时期的艺术轨迹,通过近百件珍贵作品和历史文献,讲述艺术家超越国界、塑造自我、融会中西的艺术历程。

图片

图片

  潘玉良,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艺术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深刻启示。她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更以其独立、坚韧的精神和开放、包容的胸怀,为女性解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片

  她的艺术生涯不仅映射出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中国留法艺术家百年来的开拓与交流。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我们邀您一同踏上潘玉良的艺术旅程,感受其闪耀于申江之畔和塞纳河畔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