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本期节目。我是来自世博会博物馆的讲解员汪滢。上期我们提到了电动机之父,法拉第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发明大王,爱迪生与留声机的百年渊源。
爱迪生与他的早期留声机
“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在没有录音技术前,这句话只能是人们美好的梦想。留声机的出现,实现了这一梦想。
留声机的发明者爱迪生,根据电话传话器里的膜板随着说话声会引起震动的现象,拿短针做了实验。说话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针产生相应的不同颤动。那么反过来,这种颤动也一定能发出原先的说话声音。于是,他开始着手研究声音重发的问题,而当时声音储存技术还是一个无人敢问津的领域。
“小白羊”震惊开唱
1877年8月15日,爱迪生让助手按图样制出一台由大圆筒、曲柄、受话机和膜板组成的怪机器。爱迪生对助手说:"这是一台会说话的机器",随后他取出一张锡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纹的金属圆筒上,让针的一头轻擦着锡箔转动,另一头和受话机连接。爱迪生摇动曲柄,对着受话机唱起了“玛丽有只小羊羔,雪球儿似一身毛(身上绒毛自如雪)……”。他唱完后,把针放回原处后再次摇动曲柄。接着,机器一圈又一圈地转动着,竟然回响起了刚才爱迪生所吟唱的歌曲。一旁的助手碰到一架会说话的机器,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就这样,总共8秒钟的声音成为了世界录音史上的第一声。首台最早的声音录放设备——留声机,也被誉为19世纪最令人振奋的三大发明之一。
在1878年巴黎世博会上,爱迪生展出了他的唱筒留声机,吸引了大批的参观者。然而由于音响效果不够理想、声音含糊、噪音过大等问题,当时未能大规模的使用和普及。
为了改进这些不足之处,爱迪生继续投入研究工作。10年后,成功研制了第二代留声机。
爱迪生不断改进留声机
爱迪生在原本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喇叭形状的音筒,作为扩音器用,增强了声音的响度;用蜡筒代替锡箔,因为蜡筒经过处理可以反复使用;机箱里装上了驱动装置,每次只要上紧发条,就可以平稳地自动录放,提高声音品质。改进后的留声机,复杂又精致,声音更是清晰逼真。
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爱迪生新改进的留声机成为了公众的宠儿,每天吸引三万人前来参观。
留声机成公众宠儿
1889年巴黎世博会每天吸引三万人前来参观
一个多世纪以来,留声机所掀起的文明和发明巨浪是非常深远的,包括到了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留声机不再是新奇的展品,而成了重要的场馆设施。巴拿马运河展厅旋转的1200个座位上都安装了耳机。工作间60部留声机如同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分别录入了15段不同内容的解说词。当座椅转动到运河工程模型的每一处时,观众都能听到相对应的介绍。这也成为了人类举办大型展览首次使用自动语音讲解服务,再次证明“一切始于世博会”。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留声机成重要场馆设施
留声机诞生与演变的140多年里,不仅给近代社会带来了一种新的声音媒介,更从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留住了那些最美的声音。
本期故事就说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