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这首耳熟能详,又有着浓浓中国风的音乐,我们带来本期的“悦听世界”节目。
许多人都知道的是《茉莉花》是中国的传统民歌,也被喻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经典。1926年,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它的旋律创作了歌剧《图兰朵》;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少不了《茉莉花》的身影。
但许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早在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中国民间歌手就在美国唱起了《茉莉花》。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著名华裔学者居蜜博士介绍:“在圣路易斯世博会的资料中,我发现中国当年组织了一次很成功的世博参展,当时的美国媒体和观众是一片赞誉之声。其中,在文化交流、演出方面,美国人对包括《茉莉花》在内的音乐和戏曲都印象深刻、好评有加。”
1904年,美国为纪念从法国手里购买圣路易斯安那州100周年,举办了圣路易斯世博会。这次世博会是中国首次以政府的名义参展,清朝政府也派出溥伦贝子等官员作为官方代表参加世博会。
清朝政府派出溥伦贝子等官员参加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中国展区“中国村”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园区
由于准备充分,中国展区“中国村”无论面积、参展展品数量等方面,在除东道主美国外的其他参展国中都能排在前列,“中国村”把富有中国特色的宫廷、庭院式建筑风格带到美国,“村”里表演中国传统的戏曲、民间音乐,甚至民间杂技。浓郁的中国特色为“中国村”吸引来一拨又一拨的中国游客,其中,《纽约时报》在一篇报道中国戏曲、音乐的专文中就曾这样报道中国音乐和《茉莉花》:
“中国村”的中国戏院,来自中国的京剧演员,顶着华丽抢眼的传统服饰和羽毛头饰,在中国传统音乐的背景中,用特有的肢体语言传神的把中国古老的故事一幕幕介绍给观众。就有一首流传已久的,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乐曲《茉莉花》,可以为听着带来好运。
其实,我们将时间再往前推100年,民歌《茉莉花》其实在1804年就曾被一名英国人记录下来并被传入西方,这要比他在美国世博会亮相早上100年。
“我从未见过有人能像那个中国人那样唱歌,歌声充满了感情,是那样的直白。”18世纪末期,一位初至中国的英国年轻人,在他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记录下他初听到中国民歌《茉莉花》时的激动心情。这位英国人名叫约翰·巴罗。他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祝贺乾隆皇帝80大寿出使中国使团中的一员。在华逗留期间,约翰·巴罗和使团的一位翻译官——惠特纳都深深喜欢上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并把它带回了欧洲。
约翰·巴罗
1804年,回到英国的巴罗撰写并出版了《中国旅行记》,其中提到《茉莉花》“似乎是中国最流行的民谣”。巴罗将《茉莉花》歌词英译出来并以五线谱记载,这是中国民谣《茉莉花》最早进入西方世界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