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的方向—白炽灯

日期:08-19-2019来源:世博会博物馆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悦听世界》,跟我一起“听”博物馆。我们是来自世博会博物馆小小志愿讲解员刘子墨、马泯暄。

  在收听今天的故事之前,请大家猜一个谜语。别看它的身子小,头上戴顶大白帽,睁开眼睛屋里亮,地上蚂蚁也能找到。猜一样常用的生活用品。想必大家都猜对了,就是白炽灯。

  

  白炽灯是将灯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利用热辐射发出可见光的电光源。由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在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展出。这是他为人类社会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电灯的故事。

  

  大家普遍会认为电灯是由爱迪生所发明的。但倘若认真的考证,另一美国人亨利·戈培尔(HeinrichGö)比爱迪生早数十年已发明了相同原理和物料的电灯泡,并且在爱迪生之前也有一些人对电灯的发明作出了不少贡献。

  爱迪生的研究是从灯泡里的灯丝开始的。好的灯丝有三大特点:一是熔点高,二是导电、三是价格低。他尝试过使用玉米芯、碳化纸、稻草、甚至是钓鱼线等,爱迪生以极大的毅力和耐心尝试使用1600多种材料制作灯丝,但都以失败告终。爱迪生面对失败并没有退却。

  1879年10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老朋友麦肯基来看望他。他望着麦肯基的长胡须,突然眼睛一亮,说:“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麦肯基剪下一绺(liǔ)交给爱迪生。爱迪生满怀信心地挑选了几根粗胡子进行试验,可惜试验结果并不理想。

  

  麦肯基起身正准备离开,爱迪生帮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线外套时突然喊道:“棉线,为什么不试试棉线呢?”麦肯基毫不犹豫地撕下一片衣服上用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爱迪生用镊子夹住经过炭化处理的棉线,准备将它装在灯泡内。可由于棉线又细又脆,加上他有些紧张,拿镊子的手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才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

  

  此时夜幕降临,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它被称为碳化棉丝灯。

  不过,爱迪生并未因此停下脚步,他接着定下了灯泡要能亮1000小时的目标。隔年,他制成了碳化竹丝灯。因为这种灯丝能让灯泡连续发亮1400小时。

  

  在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白炽灯点缀了埃菲尔铁塔,随后电灯照亮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到了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上,白炽灯和105伏氮气电灯为世博会夜间提供照明,使园区即使到了夜晚也能如白天般明亮。所以芝加哥世博会被称作白色之城。

  

  

  直到1906年,人们用钨丝替换了碳化竹丝作为灯芯。它具有熔点更高,价格低,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

  

  白炽灯在黑夜中给人们带来光明,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好了,本期的故事就说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本期小小志愿讲解员刘子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