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悦听世界》节目,跟我一起“听”博物馆。我是来自世博会博物馆的讲解员汪滢。今天我们来聊聊针尖上的艺术——“苏绣”。
苏州刺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广义的苏绣是以苏州为中心,遍及江苏全境的手工艺品,在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蜀绣、湘绣、粤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历史上,仲雍在如今江南苏州一带建立了吴国,作为一国之主,他想破除当地人断发文身的陋习,便与长老们商议。不料他们的议论被正在缝衣的孙女听见了。她边缝边听,走了神,一不小心,手就被针扎了一下,一小滴鲜红的血顿时浸染到衣料上,渐渐晕开成小花,她灵机一动,心想:把文身图案绣在衣服上来替代文身,陋习也就不攻自破了。后来,为了纪念刺绣的发明者,民间至今仍将妇女从事纺织、缝纫、刺绣等活动称为“女红”。
宋朝时,苏绣工艺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可以用细如秀发的丝线刻画山水、花鸟。明清时代的苏绣以“精细雅洁”而闻名。心灵手巧的绣娘将杰出的绘画作品绣入服饰、靠垫、香包与鞋面之上,并结合水墨画的色彩及构图等艺术手法,堪称“以针代笔”。当时的苏州更是有了“绣市”的誉称。
被清末著名学者俞樾喻为“针神”的沈寿原名云芝,从小学绣,十六七岁时,便成了苏州有名的刺绣能手。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时,她进献的《无量寿佛》、《八仙上寿图》等8幅作品获得慈禧的喜欢,赐得一个“寿”字,于是易名为“沈寿”,就此,沈寿的绣名传扬天下。沈寿任工商部绣工科总教习时,还对苏绣的针法、配色进行了大胆变革,融合了西方绘画的素描结构与阴阳向背的原理,使得绣中的物品不但立体感很强、非常逼真,人物肖像也更加传神。1910年,她的《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在南洋劝业会上获奖,随后被作为国礼赠送给意大利。之后在意大利都灵博览会展出,荣获“世界至大荣誉最高级卓越奖”。
《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
1915年,沈寿的《耶稣像》完工,绣织得栩栩如生。更为巧妙的是,沈寿还将这件绣品中所用的一百多种不同色彩的丝线各取一根,在绣像的上方绣成一个十字架,供观众审辨,以此证明这幅绣像的所有部位无一处是绣后染色的。在这之后的1915年美国旧金山世博会上,因绣品工艺出色,这幅精美刺绣最终荣获金奖。展览期间,美国有人想高价购买,张謇便指示此绣乃“国宝”,只展不卖,会后移到纽约第五街南通办事处继续对外展出。
沈寿的《耶稣像》
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
苏绣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独立的刺绣风格,但时代不断进步,艺术更需要与时俱进。面对各种新形势,苏绣企业纷纷提出礼品商务化,让传统的民间苏绣工艺不再奢侈,而是走进千家万户,让苏绣不仅是艺术,还能够更多地渗透进人性化的品味。
本期的故事就说到这里,我们下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