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拉丁词“museum” (博物馆;希腊文中拼写为mouseion)的含义不断变化。在“古典时代”,博物馆指的是“缪斯女神的神庙”。缪斯女神,有9位仙女,她们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分别掌管史诗、音乐、情诗、演讲术、历史、悲剧、喜剧、舞蹈和天文。当时,最著名的博物馆是由公元前3世纪托勒密一世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建造的,但在公元3世纪,该博物馆由于多年的国内战乱被毁。亚历山大港博物馆的藏品包括:冥想者雕像、天文和外科仪器、象鼻和兽皮,里面还建有一座植物园和动物园;但这个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是一座大学或者说哲学学院——因为这是一个由政府支撑的高等研究院,馆内常驻有很多著名学者。博物馆和举世闻名的图书馆都位于亚历山大港皇家街区的布鲁彻姆(Bruchium)。图书馆内收藏了莎草纸手稿(书卷)以及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年,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收集的很多书籍。欧几里得当时是该数学院系的带头人,正是在这里,他写出了《几何原理》。在这里居住的著名科学家和学者还有阿基米德、阿波罗尼奥斯、厄拉多塞等,他们享受皇家待遇,并且有权使用图书馆、大讲堂、走廊、餐厅、解剖实验室和科学研究实验室、植物园以及动物园。有一点我们要谨记:思考与娱乐紧密相关,思考与娱乐既会反映深刻的思想,还会反映消遣与娱乐。由此看来,博物馆一直被视作藏品储藏室和学习、研究之地这一点不足为奇。迪迪尔•梅乐福尔有一段对博物馆的精彩描述,他强调观众在参观藏品或某一展品过程中的沉思与博物馆里说教式的项目迥然不同,“在博物馆里,观众可以尽享自由时光——观众可以自由地在展厅里漫步或驻足,对某些展品可能一开始心不在焉,尔后猛地恍然大悟,可以自由顺原路折回,可以自由放空,可以自由遐想,这一系列过程,就是与博物馆交流的过程。它是一种意识的节奏,能够消解现代观众这样的一种焦虑:即认为无终止的沉默就是无聊的前奏。” 博物馆界的一些学者强调博物馆的研究功能,倾向于把博物馆界定为学者的社区,他们对亚历山大港的这一机构,充满了无限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尽管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对博物馆的认识与我们当今的认识有很大差异,但是古代的确存在为了其美学、历史、宗教或者魔法意义而进行的公共藏品收藏。古希腊神庙中就有很多还愿的奉献物,包括黄金、白银、青铜器、大雕塑和小雕像、绘画,甚至金条或银条,在出现公共应急需求之时,就可以挪用这些物品。绘画都绘在木板上(希腊语:pinas),因此把很多这种绘画收集到一起就被称为“pinakotheke”(画廊)。公元5世纪,在(古希腊)雅典的卫城,有一些绘画作品放置在大理石材料的墙裙之上,光线通过朝南的两个窗户照进来,而且每一幅画都有遮板(百叶窗)保护着。而古罗马人则经常在(古罗马)集会的公共场所、公园、神庙、剧场和古罗马浴场 展示他们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大多是古罗马征战过程中掠夺的战利品)。古罗马的将军、政客以及阔绰的贵族经常用这些战利品装饰他们位于乡间的别墅。公元2世纪,哈德良皇帝在他的别墅里(位于蒂布尔,即现在意大利的蒂沃利),模仿建造了他在帝国版图内巡游过程中看到的一些标志性建筑,比如雅典的学园Academy和Lyceum(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讲学之地)、希腊色萨利坦佩谷和埃及三角洲的坎诺普斯城。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建造了一个室外或者说“露天的博物馆”。
中世纪时期,“博物馆”这一概念几乎在欧洲西部消失了。教堂、大教堂(天主教)及修道院只崇拜圣母马利亚、耶稣、耶稣十二门徒和基督教圣徒的遗物,并用黄金、白银和珠宝来装饰,还用昂贵的金属或者奢华的东方织物来制作手稿的封皮。十字军(东征)带回来的很多精美艺术品或增补到了上述宝藏之中,或置于王公贵族的宫廷收藏之中。后来,弗兰西斯•泰勒诙谐地以喜鹊的收集癖好来比喻人类的这种“收藏行为”。
本文节选自《博物馆变迁——博物馆的历史与功能简介》,爱德华•亚历山大、玛丽•亚历山大著,陈双双译,译林出版社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