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历博基本陈列提升改造究竟为何?

[2017-04-10]
来源:弘博网 作者: 大萌萌     

  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开馆之日必排队”的现象,奠定了自己在“江湖”中的地位,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其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绝对大有看头。近期,陕历博对外宣布要改陈“陕西古代文明”展,并向公众发出邀请,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当前陈列介绍

WDCM上传图片

  2008年3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览“陕西古代文明”对外开放。9年的时间中,“陕西古代文明”展成为了公众了解陕西乃至中国厚重历史必看的展览,并于2009年荣获“第八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当前的“陕西古代文明”陈列以陕西古代文明为主题,以历史发展序列为主线,依托陕西出土的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文物,重点展示史前、周、秦、汉、唐等陕西乃至中国历史上辉煌时期的文明成就。展览分布在3个展厅中,包含“人猿揖别”、“凤鸣岐山”、“东方帝国”、“大汉雄风”、“冲突融合”、“盛唐气象”、“告别帝都”等7个单元。

  然而9年来,陕西考古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相关学术研究取得了突破,公众对展览的需求也有所变化、展览陈列艺术进一步提高,导致“陕西古代文明”展在许多方面亟待提升完善。为展现近年来陕西考古发现及文物研究的发展成果,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陕西历史博物馆决定对“陕西古代文明”展进行改造提升,并首次尝试“开门办展”。

  “比如在内容、展品方面需要补充哪些学科前沿成果、新发现的文物精品,在形式表现方面需补充哪些新的展示技术手段,在设施设备方面则如何更新换代以消除安全隐患,在传播教育方面还应如何丰富形式和内容。——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 改陈可能出现的亮点

  谈到陕历博的改陈,除了现有展示的精品文物外,改陈后会增加哪些亮点呢?就让我们从9年间陕西发现的重要考古遗址和文物说起。

  2008年十大考古发现

  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意义:对于研究仰韶文化的发展和仰韶文化的社会发展阶段,乃至文明起源的研究都非常重要。

  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

  时代:商周时期

  意义:基本建立了该遗址自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编年与文化谱系。

  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2008年十大考古发现)

  2009年十大考古发现

  陕西富县秦直道遗址

  时代:秦

  意义:对秦直道富县桦沟口段第一次科学发掘,为说明秦直道通行山区的形式提供了信息,为认识古代交通形式披露了资料。

  陕西西汉帝陵考古调查及发掘

  时代:西汉

  意义:基本探明了一些帝陵的考古学文化内涵,明确了西汉帝陵陵园、陪葬坑、陵寝建筑、陪葬墓、陵邑等遗存的分布位置、范围、保存现状,为汉武帝茂陵、汉惠帝安陵申遗规划和咸阳塬秦王陵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推动了西汉帝陵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开展。

  陕西西汉帝陵考古调查及发掘

  2010年十大考古发现

  陕西西安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

  时代:西汉

  意义:西汉列侯墓地的绝好标本,为研究汉文化乃至汉代社会结构提供了极为难得的资料。

  陕西西安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jpg

  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园

  时代:北宋

  意义:极大地促进对宋代丧葬习俗的研究。

  2012年十大考古发现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

  时代:龙山晚期至夏时期

  意义:为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

  2013年十大考古发现

  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

  时代:商末周初

  意义:对鬲的器形、考古断代及分布地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西安西汉长安城渭桥遗址

  时代:西汉

  意义: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木梁柱桥,而且也是丝绸之路从汉长安城出发后的第一座桥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015年十大考古发现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

  时代:西周

  意义:对西周都邑性聚落人群构成和社会结构的新认识

  2016年十大考古发现(待揭晓)

  2017年3月9日,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在25个入围终评项目中,陕西有2项入围: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及陕西西安汉唐昆明池水系。其中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以得票第一名的“好成绩”入围。

  这两个考古新发现能否评上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否有文物能够入选陕历博新的“陕西古代文明”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博物馆的公共意识

  在“开门办展”方面,国内其他博物馆也多有尝试。比如2016年7月12日,广东省博物馆“青花之约——广东省博物馆特展策展人招募计划”正式启动。打破原有的博物馆固有的策展模式,首次向社会公开招募展览策展人,引入文物收藏者、陶瓷艺术爱好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博物馆同行等热爱博物馆事业的社会人士全方位参与并主导策展整个过程,包括陈列大纲编写,展厅平面设计设想、宣传推广计划、公共教育计划等。

  相比较而言,陕历博的此次“开门”没有粤博“青花有约”展“尺度大”。从当前的信息资料看,观众的参与主要是在后期的展览调整阶段。按照馆方的初步计划,陈列大纲的初稿在16年6月份前完成,陈列形式设计方案初稿在9月份前完成,施工单位11月进场,调集文物布展初步完成在17年3月份。而4月则会广泛征集社会公众意见,对陈列进行修改完善。

  话虽如此,想必陕历博也有自己的考量。毕竟固定陈列和临时展览还有有较大的差别,涉及的范围更广,专业性也更强,需要专业人员来筹划展览。但在固定陈列中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拉近博物馆与普通观众的距离,也不失为博物馆公共意识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