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具设计来诠释道家文化,分别以四个主题表现,《拙》《朴》《素》《石》。
第一组设计《拙》道家讲求阴阳相生。“阴阳有限而失衡,阳授阴受失衡而生正负”。极阴极阳都会导致失衡。在硬朗的形体线条上增加了柔和的曲线相接。软硬结合,虚实对比。造型以挺拔,俊秀和简洁的线条为主,以线入手,诠释动与静的张力。形态高低错落,粗细相生,质朴厚重。盘面的高低错落可以让溢于盘面的水由排水口落入承接废水的桶中,流水的动态,声音让氛围自然活灵活现起来。形态虽然硬朗,线交汇处处显坚韧,但是面与面,角与角之间还是有细微的倒角。让面与面之间,角与角过度细微却不影响整体相态的张力与厚重。出水口与盘面一体天成,由盘面的斜度控制其长出形态。
第二组设计《朴》,为组合型茶盘,是集茶台与排水盒于一体的茶盘,都分上下两层,操作方便,功能齐全,自成一体。取竹子的空心特质来做盘底,尊重自然的杰作。以竹子的相态文理衬托产品的质朴,保持竹子朴素的自然本性。盘面以木条相接,镂空处用以排水。少则多,多则惑,越是简单的,纯朴的事物越深得人心。质朴简约的气质保存了茶盘只是作为饮茶过程中配角的品质。材质保存了竹子纹路的自然美,融合了道家的美学思想。盘面的木条组合成木琴的形态,古朴素雅。以直线为主的茶盘形态配合以弧度较小的曲线茶具相映成章。
第三组设计《素》这组设计也是为组合型茶盘,是集茶台与排水盒于一体的茶盘,都分上下两层,操作方便,功能齐全,自成一体。盘底采用竹集成材竹板,盘面是以竹片用麻绳编织而成。茶水通过竹片之间的缝隙流入蓄水盘。道家认为朴素是人的本性。“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主张人要外表单纯,内心朴实,保持素朴的自然本性。朴实素雅成为定案二的主要气质。低调内敛,不抢眼球。配套设计中的茶垫,夹子等也是沿用了盘面以竹片入手的风格,茶杯与公道杯以形态也以简单的线条入手,白陶瓷的质地更显素雅气质。形态以规整的几何方体入手,在盘底加入曲线的调剂,规矩带变化,阴阳相生。
最后一组设计《石》。茶盘的本质是用来烘托茶道组,使之雅观。然而,在现有的茶盘应用里,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功能繁多,色彩艳丽的茶盘。这些炫丽的茶盘喧宾夺主,占据了整套茶具的中心,使人忽略了茶盘的本质作用,也会使人在品茶过程中对茶器给予人的感悟产生错觉,使得茶艺流俗于形式。道家也有言少则多,多则惑,越是简单的,纯朴的事物越深得人心。所以盘面没有过多的修饰,而进行了简化。在外形上主要以寻找方与圆,软与硬的形态进行设计。
道家长言道阴阳不可分,缺一不可,“阴阳有限而失衡,阳授阴受失衡而生正负”。极阴极阳都会导致失衡。在硬朗的方形中融入软和的线条作为支撑。软硬结合,虚实对比。黑色的底盘让整个形态想得沉稳大气,白色陶瓷面盘让整体感觉素雅宁静,盘面可以加上白色石米,让盘面的形态可变化。实木的盘面可让整体质朴自然,年轮木纹可增加茶水的流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