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16年对于上海博物馆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份,20年前,位于人民广场的新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自此这座天圆地方的建筑就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游客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艺术的圣地。
其实,现在被摆在玻璃柜中的每一件文物都有一段精彩“身世”,或许曾掩埋千年,也许曾几经流转,正所谓:流传没有那么容易,每件文物都有自己的表情。
在新的2017年,上海博物馆为大家送上的第一份“大礼”,就是根据馆藏文物定制的首套文物表情包!表情包包含有24个表情,其中数字“1”到“10”的繁体汉字、代表20周年的“廿”字配以馆藏珍品,也是对博物馆在人民广场20周年的纪念。
不如现在就用“萌萌哒”文物总动员表情包和新的一年打个招呼吧。
数字“1”表情
壹
镶嵌狩猎画像纹豆(春秋晚期)
豆,是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常见的形制是上有一个碗状容器,下为较高的圈足形柄。
上博所藏的这件春秋晚期的青铜豆在器形上最大的特点是它圆滚滚的腹部,就像一个心宽体胖开口笑的娃娃,使人一见便乐呵呵。
不过,如果去馆内仔细观察这件豆,会发现在盖和器身上分别用红铜镶嵌了两组狩猎的图案,在成群四处奔走的禽兽间,有几个猎手或张弓射箭,或持矛投刺,或挥剑刺杀,成群的禽兽四处奔命,自是一派激烈的狩猎场景。
数字“2”表情
贰
龙纹玉玦(春秋早期)
“佩如环而有缺”,是为玦。
玦是最早出现的玉器之一,往往作为耳饰成对出现。早期玉玦一般素面无纹,商周以后逐渐出现纹样装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流行龙纹玉玦。
这件龙纹玉玦采用阴刻手法,在玉玦缺口两端对称琢制双龙首,且共用一身,虽有缺,却以“双龙一身”完整了彼此呢。
数字“3”表情
叁
陵侯三合玺(战国)
古人如何管理户籍?
战国包山楚简《集注》中曾提到,楚国漾陵县的户籍档案需用三方官玺印封在“典匮”,三玺分开持用,郑重无比。也正因为此,后人发现的多件三合玺,都已彼此失散。
不过,上海博物馆集齐了完整的“三合玺”,虽然不能召唤神龙,却印证了楚简文字的记载,这也是目前发现仅存的完整“三合玺”实物,弥足珍贵。
数字“4”表情
肆
齐大刀(战国)
齐国刀币通常厚大精美,很有些威武的气势,不过它的兴起背后却是一盘“权利的游戏”。
话说春秋末期,大夫田氏专权,大力在民间推行刀币,作为其谋国篡位的手段之一。到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田氏灭姜氏建立了齐国,刀币也就名正言顺,成为齐国的法定货币。
齐刀的基本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刀的末端有圆环,面背有文字或纹饰。齐刀背面文字纪数字的不多,绝大部分纪一个文字或纪两个文字,且都有三条横纹装饰。
数字“5”表情
伍
透雕花卉蟠龙纹犀角杯(明)
犀角是世界上最为名贵的牙角料之一,中国古代常将其与夜光璧、明月珠相提并论。年代久远的犀角会被侵蚀,也是其珍贵的原因之一。
犀角的雕刻艺术在明代达到鼎盛,上博所藏的这件犀角杯就是个中精品。工匠依照其自然形状,作成花枝式,以开放的五瓣葵花为杯口,杯体周围透雕葵花、芙蓉和海棠花。其枝、干、蕾、叶交相重叠掩映。复雕一龙穿插于花叶之中,龙首攀缘口沿作探水状,生动传神。
另外,杯中握手部有阴刻篆书“兕觥愙斋藏”款,“愙斋”是清代金石家吴大澂号,此杯为其旧藏。
数字“6”表情
陆
白瓷莲花口弦纹六管瓶(北宋)
六管瓶为什么有六管?至今学者也没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这种在晚唐至宋代极为流行的器形,通常被认为是用于祭祀礼仪场合的用具,具有五谷仓的文化意涵。有的人觉得它是由南北朝的多管瓶衍生而来的,也有人认为它是由汉晋时的多角瓶演变过来的。不过至于为什么六管和五管最为盛行,由于缺乏文献证据,至今尚无定义。
这件白瓷莲花口弦纹六管瓶,是五代末至北宋时期所生产的。造型朴实丰满,胎体细腻洁白,釉色莹润。
数字“7”表情
柒
白族木雕帽架(清)
繁体“七”字为木字底,我们选取的这件白族木雕帽架代表的就是云南大理剑川木雕的最高水平。
帽架整体为木构件,由三部分组成,都是镂空龙形结构,三足鼎立,稳定又显得秀气。镂空部分用花草图案修饰,中间用木质铰链连接,一般可折叠,因其形状较矮,可置桌上或橱上,又使整件架子显得剔透。
数字“8”表情
捌
玉神人(公元前24世纪至前20世纪)
蒜头大鼻、宽嘴唇......
石家河文化发现的这件玉神人一直是上海博物馆的标识性玉件,不仅仅因为它的青玉材质晶莹剔透、保存完整,而且所雕琢而成的玉神人有着非常奇特的面貌与生动的表情:斜橄榄形的眼睛、蒜头大鼻、宽宽的嘴唇紧闭,神情庄严地有如巫师做法通神,头戴平顶冠,耳戴一对耳环,两手搁在胸前,充满了仪式感。
数字“9”表情
玖
九歌图(元张渥)
屈原所《九歌》,多根据汉族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改作而成,所写神灵间的眷恋,隽永而伤感,留给后世画家许多创作的灵感,张渥就是其中之一。
元代张渥特别擅长画白描人物,被称为“李龙眠后一人而已”,上博所藏的这卷《九歌图》就是张渥临李公麟的作品。
《九歌图》共分十一段,每段一图。卷首绘屈原像,并篆书《渔父篇》和《九歌图序》。其后各段分别为楚辞《九歌》中的《东皇太一》《湘君》《湘夫人》等十篇内容。每段图前均以篆书书写章名,图后则由元代书家吴叡以篆书书写《九歌》各篇。
表情中所选取的是图卷中的《云中君》一图,可见张渥的笔法整流畅、婉转秀丽,虽临自李公麟,却已融入自身风格,反映出元朝的时代气息。
数字“10”表情
拾
玉龙(战国)
玉龙在战国时期十分盛行,往往作为组玉佩中的组件出现。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玉龙虽然造型简练,呈C字形,但细看其装饰则另现代工匠都为之惊叹——在躯体部分的“人”字纹装饰,每毫米都有五至四根线条。
数字“20”表情
廿
四灵玉胜(东汉)
《三辅黄图》卷三有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在两汉时期,四灵纹是十分流行的纹饰,在墓葬壁画中尤为常见。
这件四灵玉胜中央上端以透雕手法雕刻“朱雀”,下方则为龟蛇相交的“玄武”,外侧两边各琢刻苍龙和白虎各一。隔柱上浅刻“长宜子孙,延寿万年”篆书八字。
“四灵”象征“东、西、南、北”四方位,有辟邪压胜,拂除不祥之意。我们以这绝无仅有的一件四灵玉胜,作为“廿”字表情,也是寄四灵祥瑞寓意于上海博物馆新馆二十周年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