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文创产品,现在卖得有多火?2015年,中国9家中央地方共建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额达9700万元;最知名的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卖了10亿元;国家博物馆也在网上开了旗舰店……去博物馆带几件好玩的文创产品回家,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一种消费习惯。当然,现在的文创产品也是良莠不齐,为此,国家层面也开始努力,希望能让观众“把国宝文明带回家”。 近日,文化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深入发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力争到2020年,逐步形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系。
国家层面保障、支持、考核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吴江波在这场关于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仍处在探索起步阶段,今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经营收入,可纳入文化文物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逐步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纳入相关单位的绩效考核范围。
《意见》明确鼓励具备条件的文化文物单位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对相关单位从事开发活动起到“正名”和“保障”的双重作用。
同时明确,文化文物事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取得的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按规定纳入本单位预算统一管理,可用于加强公益服务、藏品征集、继续投入开发、人员绩效奖励等。同时将选择相应单位开展文创产品开发试点,给予包括投资设企等多方面优惠政策。
《意见》提出,探索将试点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业绩挂钩,并可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对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予以奖励。
故宫靠十招卖出了“十亿”
朝珠耳机、顶戴花翎官帽伞、“正大光明”充电器……对于如此这几年开始“卖萌”和“家常”的故宫,观众相当买账,数据为证:2015年年底,故宫文化创意产品达8700多种,营业额超10亿元。
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看来,“最宝贵的不是这些数字,这些数字只代表一个阶段,最宝贵的是我们获得了十条体会,这十条体会都是从这几年的实践中获得的。”
在他看来,最重要的就是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研究人们的生活,做一些实用性强的东西。比如故宫元素手机壳每个月都有新产品,研发了几百种,鼠标垫、U盘、纸胶带、香皂盒,还有故宫筷子、云起如意领带、真丝被等,真正将文创产品都能融入生活。
在把握传统文化脉络的同时,故宫还注重探索现代表达方式。比如故宫娃娃系列越做越多,卡通手机壳、学生卡通书签、曲别针式书签、钥匙扣。以紫禁城内生活的野猫为创意的“故宫猫”系列,销售量就很大。
故宫在研发文创产品时,也不是一味讨好市场,单霁翔说,文创产品也要带着博物馆的尊严进入市场。样品打样常规在四五次以上,往往每件产品都需历经数月磨合才得出品,有一些文创产品已经变成了“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