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苏州博物馆举办理事会成立大会,同时成立苏州博物馆发展基金会,这标志着苏州博物馆理事会制度正式确立。
顺应博物馆发展大趋势
21世纪以来,我国博物馆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博物馆事业一方面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另一方面又必须应对不断变化提升的社会需求。推进博物馆体制机制改革是博物馆激发发展活力、有效回应社会需求的关键举措,博物馆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2008年以来,国家从政策层面上鼓励和推动博物馆建立以理事会制度为代表的治理制度。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明确不同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文化事业单位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博物馆理事会制度的建立被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之中。2015年,国务院公布《博物馆条例》,对成立理事会做出了明确提示。因此,苏州博物馆建立理事会制度便是顺势而为。
广泛吸纳社会力量
博物馆理事会制度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独立运作、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现代博物馆运行管理新模式。苏州博物馆理事会是苏州博物馆的业务决策、运营咨询和监督机构,听取管理层的工作报告,监督业务决策的执行,从而引领苏州博物馆发展。根据《苏州博物馆章程(草案)》,苏州博物馆第一届理事会成员最终通过委派、邀约和推选的方式,产生了15位理事和1位监事,他们由政府机关代表、社会知名人士、文博专家、苏州博物馆志愿者代表、苏州博物馆捐赠者代表、苏州博物馆职工代表组成。值得关注的是,15位理事中社会理事占据8席,占比超过了50%,这在目前国内实行理事会制度的博物馆中尚属少数,为社会各界参与博物馆建设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在苏州博物馆理事会的8位社会理事中,包括了来自文博界、金融界、法律界、企业管理等社会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成员的多样性使得理事、监事能够结合各自掌握的信息、资源,以多元化的视角,为博物馆决策发表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提升理事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为博物馆的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增强自身造血机能
苏州博物馆成立理事会的同时还成立了苏州博物馆发展基金会,为苏州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近年来,国家对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各级政府对博物馆的投入也在持续增长。但是,国家整体经济上行的压力却在不断增加,随着博物馆数量的不断增加,各级财政的压力也会不断加大。为开拓新的融资管理渠道,弥补运行经费以财政拨款为绝对主体的局限,苏州博物馆主动培养自我造血组织,苏州博物馆发展基金会应运而生。发展基金会的建立运营将为苏州博物馆的建设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支持,有利于继续丰富馆藏资源,有利于进行专业人才的培训培养,有利于持续深入开展学术研究,有利于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水平。不仅如此,苏州博物馆发展基金会也为博物馆与社会各界人士、知名企业之间搭建起了一个更好的合作平台,联合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向公众提供公益文化服务,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理事会的作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苏州博物馆发展基金委托苏州银行代为管理
理事会制度是博物馆公共性的组织体现和组织保障,是实现博物馆决策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苏州博物馆理事会是苏州博物馆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的一次重要探索,也是以公益目标为导向的现代博物馆运行机制的一次重要实践。理事会制度的建立将为苏州博物馆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苏州博物馆广泛吸纳社会人力、物力资源,并通过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将资源切实投入到苏州博物馆的各项业务工作中,为工作的深入、效能的提升提供支撑,推动苏州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