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物馆大咖再聚首 他们聊些啥?

[2016-10-25]
来源:弘博网     

  由美国艺术联盟(American Federation of Arts)、亚洲协会(Asia Society)、中国博物馆协会、南京博物院联合主办的“中美博物馆峰会”于美国时间2016年9月25日至28日在纽约举行。中美主要博物馆馆长和文博界领导人就两国文化交流、建立馆际长期合作有效机制、促进馆长间对话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本届峰会包括一系列专题研讨会、一对一会谈、美国博物馆实地考察等活动。

WDCM上传图片

  “我们非常高兴能推进这一持续了三年的与中国同行交流项目。通过增进中美两国博物馆间的相互了解,我们一定能在将来开创更多的成功合作。”

  ——美国艺术联盟首席执行官 宝琳·威利斯

  “我们非常高兴继2014年在上海和杭州举行的中美博物馆领袖论坛,及2012年在北京举行的中美文化艺术论坛后能在纽约举办这场中美博物馆峰会。在本次一系列的活动中, 美国博物馆馆长将有机会就两国博物馆共同面对的诸多挑战和机遇,与中国同行展开面对面、而且深入的对话。”

  ——亚洲协会全球艺术与文化项目副会长及美术馆馆长 陈文辉

  “继两年前在南京博物院举行的中美博物馆馆长论坛后,很高兴看到又一场中美博物馆间高峰对话在纽约举行。我们将继续共同努力,推动这种对话和交流的常态化。”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

  在本次峰会中,两国博物馆同行深入探讨了中美博物馆办馆理念与使命的异同以及由此对博物馆管理和业务带来的影响。参会双方就两国博物馆所共同面临的挑战、及中美博物馆间的合作对实现博物馆使命、推动博物馆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等话题进行深入研讨。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中美博物馆峰会”现场

  据《美国中文网》报道,会上中方代表表示,与西方相比,中国博物馆发展历程较短、起步较晚,虽然已经取得了“年参观量过亿”的成绩但“仍需继续努力”。美方代表则表示,美国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观众之中,富人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如何让展览更为“亲民”、做到让各种社会背景的观众都来参与,也是美国博物馆界需要和中国同行交流借鉴的地方。

  双方也都提出,中美两国每年参观博物馆的人数在总人口上占的百分比都十分有限,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真正走进博物馆,是中美两国都正面临的问题之一,毕竟如今的年轻人极少会把逛博物馆这项活动放在自己的周末计划中。

WDCM上传图片

  中方代表参观美国博物馆

  毕业于耶鲁、一手创建MAD Architects的新锐建筑师马岩松在峰会上讲述了他是如何让建筑看起来“更年轻”的。相比于其他建筑师一直热衷讨论的空间和功能性的划分问题,马岩松认为空间的美观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保证功能性的条件下,提高空间的美观更容易吸引年轻的人群。马岩松希望艺术建筑本身成为艺术,打破“边界”的定义,把“边界”设计得更有活力更加美观。让参观者即使不走进博物馆,站在门口也有欣赏到一件艺术作品的感觉。

WDCM上传图片

  合影

  据了解,此次中方馆长代表团由约二十位成员组成,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河北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等。美方参会馆长代表包括: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馆长可雯·斐尔德曼、波特兰艺术博物馆馆长布莱恩·弗里索,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馆长威廉·戈瑞司沃德,丹佛艺术博物馆馆长克里斯多夫·韩瑞克,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葛兰·劳瑞,达美博物馆馆长单孟若,弗吉尼亚美术博物馆馆长亚历克斯·奈尔哲思等。

  本文图片由南京博物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