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博物馆盘点 | 焦点事件

[2017-02-13]
来源:弘博网     

  2016年,伴随着政策的支持与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文博行业更多地或被动或主动出现在公众视野。除了文物、展览、社教活动,还包括文物修复师、衍生产品、自媒体运营小编,甚至是博物馆里的小动物都曾受到舆论广泛关注。可见,博物馆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更加密切,这也预示着博物馆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何与媒体互动、如何处理危机公关事件、如何发挥博物馆核心职能的同时更具创新力、如何把握娱乐尺度……这些问题也开始被业界关注、讨论。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真的紧迫吗?

  今年“两会”期间,在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环节,一位记者提问:“对于加强文物保护的工作真的很紧迫吗?” 这是首次有文博领域话题在此场合被提及,至于问题的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这预示着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颁布实施,文物工作的重要性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跑男”跑进博物馆

  4月,备受关注的大热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将撕名牌环节选在了杭州博物馆。节目播出后,演员在展厅奔跑,喧哗的行为引起了观众的反感。网友们认为,这些行为首先对文物构成危害,而且博物馆明令禁止在馆内追跑打闹、大声喧哗以及闪光灯拍照,指责节目给观众带来错误导向。而也有观众认为节目组应考虑过相关问题,明星没有损伤文物,节目组将地点选在杭州博物馆,宣传了博物馆,也宣传了传统文化。

  紧接其后,某房地产公司在朝天宫大成殿举办商业推广活动,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举办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商业活动,引来媒体和网友的质疑。最终相关部门对博物馆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分别给予行政和党纪处理。

  这些事件的发生仍在提醒着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机构的博物馆需要把握与商业、娱乐之间的界限。

  博物馆拍照“傻不傻”

  4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中表示 “你拍的像素也好,清晰度也好,都不如我们官网上的图片,你到官网上下载就可以”,“我感觉在博物馆,拍照的都很傻”……此言论论一出,立即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博物馆在拍照上如何规定?在博物馆拍照“傻不傻”?什么才是在博物馆拍出的好照片?等问题在之后被广泛讨论。

  面对“熊孩子”,博物馆能做些什么?

  继去年上海自然博物馆“海星”被摸死事件后,在2016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上也出现了大部分展品被破坏的现象。一位观众甚至把脚踩在了作品上。在公众一片愤怒、谴责之时,一位参观展览的带队老师则表达了不同观点,认为展方应该注意展览分流、展示策略,而不是将责任人曝光。

  邱季端北师大捐赠“陶瓷”事件

  随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开馆,高校博物馆建设近些年备受关注。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则是今年7月,收藏家邱季端将6000件陶瓷捐赠给其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并将成立“北京师范大学邱季端中国古陶瓷博物馆”。而后一些收藏人士认为对这批藏品的真伪产生了质疑,甚至认为是“国宝帮”又一次入侵高校,掀起舆论高潮。而后邱季端也发表声明称凡是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发表侮辱、诽谤的攻击性言论的媒体和个人将追究侵权方的法律责任。

  这件事情也暴露了高校博物馆的建设规范及宗旨等问题,目前对于高校博物馆,文物部门仅对高校博物馆起到指导作用,却因其权属情况无法对其管理;而教育部门具有高校博物馆的管理权,但却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

  全网为博物馆“护猫”

  近些年,由于一些博物馆环境宜人吸引了许多动物安家落户,有时博物馆会将这些动物做为拉近与公众之间距离的一种方式甚至是宣传卖点。7月,有游客在碑林博物馆被该馆的母猫抓伤后投诉博物馆。博物馆决定驱逐馆内所有流浪猫。事件曝光后,很多网友认为责任并不在于猫,而在于游客行为,并齐心声讨挽留猫咪。最终网友“护猫”成功,博物馆将猫留了下来。虽然这件事以“大团圆”结尾,但也暴露出博物馆对其流浪动物的管理存在着疏漏,这件事情同样考验着博物馆危机公关处理能力。

  博物馆需要及时掌握规章制度避免“碰瓷”

  类似于博物馆遭遇观众投诉的还有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7月,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因未允许残疾人夏先生的陪护免票入馆而遭到投诉。针对此事馆方发表声明进行公开道歉解释,并进行赔偿,表示将加强馆内人员业务学习等。事后有网友称二人曾多次利用免票政策索赔,涉嫌诈骗。即便如此,分析人士认为,博物馆需要落实残疾人、老年人等优待政策,而且要及时掌控政府相关政策,及时调整管理办法。

  博物馆直播热

  今年是网络直播盛行之年,博物馆也搭上了这趟快车。8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微博上首此尝试“视频直播”。利用“一直播”平台,博物馆讲解员为观众讲解直播该馆展览。在近1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最高在线观看人数逼近1万人。而后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博物馆针对讲座或者展览尝试直播。

  如果说2015年博物馆在新媒体、网络互动方面发展乏善可陈,那么今年,博物馆除了尝试直播,在微博、微信运营、微博访谈方面等都有上佳表现:在微博上,运营小编们也有更多互动,#约会博物馆#的新浪话题也经常出现在热搜,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参与微博访谈与网友互动。

WDCM上传图片

  至今新浪微博#约会博物馆#话题已有5.9亿阅读量

  如今博物馆已经有意识地利用自媒体平台宣传自己博物馆,拉近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仍暴露很多问题,很多平台小编因自己的鲜明个性成为网红。那么如何使个人风格与博物馆本身的定位达成统一,就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另外就是如何避免过度娱乐化的问题。

  野长城被“抹平”事件

  在《长城保护条例》颁布实施的第10个年头,一则关于“绥中‘最美野长城’遭抹平”的消息受到了广泛关注。据一网友发布照片称位于辽宁省绥中县永安堡乡小河口村的“长城“被修葺成了“路面”,随即此事在网上不断发酵,引发了公众对于文物修缮工作的巨大质疑。

  而后国家文物局对此事涉及的“辽宁绥中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抢险工程”展开调查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调查结果,称该工程设计方案审批手续依法合规,相关单位资质符合要求等。同时也指出该工程中使用的 “三合土铺平夯实”(即“抹平”)措施,存在洽商过程不规范、记录不完整、且未按照《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报辽宁省文物局备案。此措施对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自然、古朴的历史面貌造成了严重影响。

  事后,有业内人士也发文为基层文保工作者鸣冤,希望媒体与上级机构能够对基层文保工作者给予关注。

  你了解文物修复师吗?

  一部3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文物修复师”广为人知,据说播出之后,就有1.5万人报名要到故宫博物院修文物。纪录片的播出让公众了解一项新职业,也为公众传达着文物修复师对于古老文化的尊重与热爱。而后多家博物馆、文物研究院运用大众媒体宣传本馆的修复师、有些还利用自媒体平台直播文物修复师的修复工作。年底《我在故宫修文物》还推出了电影版,但对于电影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是传播了“工匠精神”,也有人并不认可这样对文物修复师的消费与营销方式。但经历一年的反复宣传,“文物修复师”确实成为文博领域最受人关注的职业。

WDCM上传图片

  片方发布的《一事一生》宣传片,展现了平凡人生命中让人可敬的一面,传达工匠精神。

  公关典范:来自安大略博物馆的道歉

  如何处理公共关系是当今博物馆需要重视的问题。加拿大时间11月9日晚,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 简称ROM)举办道歉仪式,就1989年一个含有种族歧视内容的展览向非洲裔加拿大人群体正式道歉。ROM馆长Josh Basseches表示,这次道歉是博物馆的重要里程碑。他同时宣布,博物馆未来五年将做出另外一些行动,改善与非洲裔加拿大人群体的关系。这是为博物馆为博物馆做公共关系提供参考案例。

  纵观以上事件,有些事情看似很小却受到广泛关注,可见在互联网、自媒体的环境中,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很多机构已经在不经意间推向公众。这为博物馆发展带来了机遇,博物馆利用自媒体或借势营销就可以扩大影响力;同时也是挑战,博物馆的一举一动被放大,面对争议与质疑,处理不当就会对博物馆形象造成直接损失;而“娱乐有度”的问题也一直被讨论,却仍然不知那条红线如何定义;服务意识当今显得无比重要。这样复杂的环境,要求博物馆从业者在不仅要做好核心业务,还应该处理好公共关系,加强公众服务,塑造博物馆良好形象,才能更大地发挥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