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VR看博物馆:你离考古现场就差一副眼镜了

[2016-04-12]
来源: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综合     

  《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于2016年3月8日至6月26日在首都博物馆一层B展厅正式与观众见面。此次上展文物包括青铜器、玉石器、甲骨器和陶器共411件套,部分文物属首次公开展出。展厅还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可以更真实体验发掘现场。

  1976年在殷墟发现的妇好墓是目前已发掘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了多达1928件随葬器物,在中国考古史、殷商史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首博的VR使用指南浅显易懂,只要佩戴VR眼镜,就可以360度全方位体验妇好墓的不同发掘层。笔者试戴了一下,虽然画质略显粗糙,很难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在观感上新鲜了很多,也离“考古现潮更近一步。VR的出现,让普通的展览变得有趣很多。

  谈到VR与博物馆的结合,笔者确实孤陋寡闻了。早在2003年,故宫博物院就成立了故宫文化资产数字研究所,第一个向公众展示的作品就是“故宫VR《紫禁城?天子的宫殿》”,据故宫官方称,凡身临其境观看这部作品的人,无不为其全新的视觉、感觉冲击力所震撼,大家共同的直感是:像鸟儿一样看故宫。在国外,VR在博物馆的运用则更多,这里不再赘述。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有了VR体验区,VR也在更多的消费娱乐场景中频频现身。

  展览复制妇好墓发掘现场,观众使用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进入”考古现场,“进入”三千年前的商宫殿,看到金光闪闪的铜器――对!你没看错!墓坑里绿锈斑斑的青铜器在三千年前是金光闪闪的,据说这铜器里夹了金。而我们通过VR看到的这些“金色”的铜器是经过考古专家调色的,力求精准反映当时的铜器状况。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常常会拿3D与VR做比较(笔者VR体验排队时与几位历史爱好者交流,他们惊呼:3D看妇好墓,真是过瘾!),我们不妨简单聊一聊。与传统的3D观影相比,3D观影几乎都在电影院发生,观众们戴着3D眼镜,面对一个相同的屏幕,电影院放什么,观众就看什么,呈现出来的都是一个平面的效果。再看天文馆的半球形屏幕,仰头看着整个球形天花板,依然逃脱不了放什么就看什么的局面,为了不让观众漏掉球形屏幕的所有细节,就需要在同一场景下停留一段时间。

  而VR在眼镜里就相当于3D效果 半球形屏幕的结合体,可以看任何你想看到的角落。如果再加上对于单机的操控,也不会错过任何精彩画面。以博物馆为例,需要很大的空间才能搭建一个3D屏幕或者球形屏幕。VR是单机操作,不需要像看电影按场次定时开始,随时佩戴随时开始。

  以最俗套的一句话结束本文,“科技改变生活”,VR正作为当下最新鲜的科技生态,改变着大众生活。新事物也将经历追捧与唱衰的双重旅程,但最终都会尘埃落定,走向新生,成为常态。期待VR的新颜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