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博物馆在歌唱

[2016-04-19]
来源:弘博网     

  很多人都喜欢逛博物馆,精美的陈列给人以心灵的享受。可你是否想过,来“听”博物馆?如今,许多博物馆都推出了精彩纷呈的展演活动,把原来只能用眼睛感受的展览变成一场场视听盛宴。

  想象一下,当你坐在展厅中,身边环绕着的是百千年前的乐器文物,听着的是用这些乐器的复原品所演奏的曲目……如此赏心乐事!

WDCM上传图片

  事不宜迟,弘博君为你盘点中外博物馆的经典演出——

  河南博物院

WDCM上传图片

  在中国音乐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原音乐文化则可称之为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黄河流域原始部落的葛天氏之乐、大禹治水之歌的《大夏》之乐,商人的“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卫之声,更是作为一代新音乐的代表,使听者“乐此不倦”。在中原大地上,生动热烈的民间音乐,源远流长,几千年连续无间。

  河南出土过许多音乐文物,如舞阳贾湖出土的距今九千年的贾湖骨笛,五千年前的陶鼓与陶埙,四千年前龙山文化时期的特磬,三千年前夏王宫的铜铃,安阳殷墟的编铙、鱼形磬,西周应国和虢国的编钟,两周时期各类钟磬鼓瑟、管箫琴笙等。这些乐器代表着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高超水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演出前景。

WDCM上传图片

  于是,河南博物院的华夏古乐艺术团应运而生。艺术团使用的乐器大有来头——利用原始出土的音乐文物,复制出中原上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近二十件乐器,如王孙诰编钟、虎座凤鼓、舞阳骨笛、漆绘绵瑟等;乐谱的选定建立于音乐考古学家对古代乐曲的充分研究、创编、配器之上;演奏员的服装则是根据信阳长台关战国早期墓中所出彩绘木俑身上的服饰而设计。

  通过华夏古艺术团,炎黄子孙可从中品味到河南史前先那民草莽的笛声,夏王宫女乐的唱和,商代王宫中的恒歌酣舞,郑韩城内歌钟的悠扬,桑间濮上士女的欢唱,信阳楚王城的鼓声,丹江岸边王子王孙的钟乐……

WDCM上传图片

“云韶·新韵——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成立十五周年专题音乐会”

  苏州戏曲博物馆

WDCM上传图片

  苏州戏曲博物馆座落在苏州平江历史保护街区,设有中国昆曲博物馆、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两馆。馆内现藏有昆曲、苏剧及其他剧种,苏州评弹及其他曲种等各类文物古籍、珍贵史料三万余册,并拥有苏州现存最为精美的古戏台之一。

  为了加深观众对于昆曲、苏州评弹的了解,博物馆经常举办戏曲类演出。如最近由苏州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和天津市曲艺团主办,苏州市曲艺家协会和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承办的“南北曲艺串演”。本场演出汇聚了多名南北曲艺名家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人物,为观众们诠释了南北曲艺的美丽邂逅。

WDCM上传图片

“南北曲艺串演”

  台北故宫博物院

WDCM上传图片

  台北故宫的文创产品火爆网络,可见其糅合古今、贯通中西的能力,而他们策划的展演活动同样精彩。其中的典范就是时任院长周功鑫亲手打造的“故宫新韵”系列演出。“故宫新韵”是“活化台北故宫文物”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周功鑫说,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有60多万件,每年举办的展览也很多,“活化台北故宫文物”是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民众对文物、对传统文化有一种亲近感。

WDCM上传图片

  东京国立博物馆

WDCM上传图片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展演活动非常频繁,几乎每隔几天就有高品质的表演,兼备日本传统与西方现代表演艺术。

WDCM上传图片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WDCM上传图片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着浓浓的“中国情结”,谭盾、郎朗等著名音乐人都曾是该博物馆的座上宾。

  美中文化协会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曾于2012年共同制作了大型园林实景版昆曲《牡丹亭》,由中国著名作曲家谭盾改编并导演,中国知名舞蹈家黄豆豆编舞,“昆曲王子”张军担纲主演。演出呈现了明代原版《牡丹亭》中《惊梦》、《离魂》、《幽媾》和《回生》4折经典曲目,在原汁原味的昆曲中融入新创作配乐。该演出号称“实景版《牡丹亭》”,因其是在大都会博物馆中的阿斯特庭院演出。中美合建、落成于1981年的阿斯特庭院是一处具有明代风格的中式园林。原型取自苏州网师园,完全由中国工匠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建成。为了配合那次演出,大都会博物馆还特地策划推出了一个名为“中国花园:亭阁、书斋,退隐之地”的展览。

WDCM上传图片

  此外,中国青年钢琴家郎朗也曾于2015年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厅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为现场数百名观众演绎中西经典名曲。当晚演出的曲目包括四首中国乐曲《珊瑚舞》、《水草舞》、《春节序曲》、《平湖秋月》以及柴可夫斯基的《四季》选段、肖邦的谐谑曲等。郎朗在音乐会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是自己第一次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进行演出,感觉很神奇。当晚的演出曲目经过精心挑选,特别选择了四首中国乐曲,希望让更多的西方观众了解中国文化。

WDCM上传图片

  大英博物馆

WDCM上传图片

  大英博物馆的演出项目密切配合着博物馆的展览和文化活动。

  2008年,中国全国妇联、伦敦市长办公室和“时代中国”组委会共同举办了“中英妇女文化周”。中国儿童中心艺术团的演员在大英博物馆大厅里的表演吸引了不少当地观众。

WDCM上传图片

  此外,为了更好展示埃及古诗歌的魅力,大英博物馆还曾策划过“拉美西斯莎草纸”中Sinuhe诗篇的朗诵活动。该活动就在埃及雕塑长廊中进行,让观众可以拥有“实景化”的体验。

WDCM上传图片

  正如周功鑫所说,博物馆配合展览举办演出活动,“是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民众对文物、对传统文化有一种亲近感”。把“沉默不语”的展览变为“声色具备”的视听盛宴,将大大地丰富观众的参观体验,无疑是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