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物局长关于文博产业若干问题的深度思考

[2016-04-12]
来源:北京文博      作者:崔国民(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是文物部门和广大文博工作者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文化遗产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秘不示人的"宝贝",文化遗产不是远离百姓、没有生命的化石,而是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指数的文化大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党中央对文物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是文物工作围绕大局、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一篇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有开掘潜力的大文章,本文拟从一个侧面揭示积极开发和利用文博资源、发展和挖掘文博产业,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一、文博产业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业

  在我国的文化领域有两个概念必须厘清,即文博事业与文博产业。文博事业属于文化事业,文博产业属于文化产业。文博事业是公益性的,是一种公共服务,其由国家提供扶持和保障;文博产业是经营性的,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其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进入市场竞争。

  文化具有非常明显的产业属性,特别是在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文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以保护、收藏和展示文化遗产为主要职责的文物、博物馆事业,无疑是文化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文化遗产、文物、博物馆事业鲜明的历史性、民族性、物证性的文化特性,以及由此决定的无可比拟、无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性优势,文博行业同样具有产业属性,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业。

  文博产业是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产业价值链,它的产业结构应该由"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以及"延伸层"组成。"核心层"是文博资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文博产业创造的种子,各类创意、策划、创作等活动,是把文化内容转化为文博产品用之不竭的源泉。"汇聚层"是文博产品,独具魅力的传统艺术是文博产业创造的果实,科技手段和工业生产等形式,是把文化内容转化为文博产品的关键环节。"接入层"是文化市场,方兴未艾的文化领域是文博产业创造的动力,中介组织和个人,是把文化内容转化为文博产品的操作平台。"延伸层"是产业融合,文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必将使媒体业、展览业、广告业、旅游业等协同发展。事实已经证明,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新形势对文化有了更自觉更直接的要求,文化渗透在所有的产业之中。

  考察美国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

  二、文博资源是文博产业的独特优势

  文博系统要想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文博产业发展,首先应抓好对文物的保护工作,结合自身工作性质及特征,打造特色品牌,充分开发各类文博资源,从而全面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将文博资源中的综合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人文旅游。人文旅游是文博产业的延伸,是相互关联的枢纽。文化遗产地,如遗址遗迹、皇陵庙坛、古建设施、名人故居、革命圣地等,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璀璨明珠。从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宏大关系而论,提升旅游的品质,为旅游注入更多更充分的文化元素,既可实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又可将文化遗产观念融合于旅游观念之中,从而使旅游与文化遗产真正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关系,突破行业和体制上的界限,构筑首都旅游文化品牌的系统工程,实现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强势联合,组建文化旅游"联合舰队",从而实现高品位的文化旅游资源组合。发展文化旅游,可以与文博产业相链接,文博产业能够成为文化旅游的一个个亮点,为旅游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和旅游纪念品,这应该是双方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

  2.展览展示。文化遗产展示、博物馆展览,其本身就是最好的文化产品。虽然免费的博物馆展出不能追求经济效益,但可以为文博产业吸引大量的游客。珍贵的出土文物不能作为商品,但可以制作仿古工艺品、仿古玩具、仿古藏品,进入市场作为商品来交易。如配合展览的各种出版物,具有与藏品密切关联的有丰富内涵造型、图像、色彩等的工艺品,从建筑、藏品中抽象出来的某些文化艺术、文化元素、制作工艺等,通过二次创作所创造出来的既有历史传统意味又很时尚的艺术品、工艺品、纪念品和礼品等,这些都会给文博产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

  3.文物鉴定。近年来,随着人们投资意识的觉醒,一些企业和个人频频在收藏市场上大显身手,人们对鉴定收藏业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因此,我们要介入收藏市场搭建鉴定平台,开展专家咨询、学者交流、藏家互动等活动,这样既直接服务于社会,又能通过鉴定和活动收取合理的费用,使之成为文博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4.藏品保管。藏品是博物馆藏品保管部门的主要工作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博物馆的社会角色发生极大转变,对藏品保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博物馆的藏品保管工作,需要在保护管理藏品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使其得到可持续利用的方法。藏品保管工作者需要更新观念、借用新技术和采用新方法,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完成这一新的使命。

  5.场馆运营。以文化遗产地、博物馆为依托开展多种文化创意活动、企业文化活动及其他文化活动,吸引赞助,建立基金等,都是文物、博物馆领域发展自身文博产业、开发文博产品、为社会做好全方位开放服务的广阔空间。

  6.产品开发。文博产品,是对博物馆文化、文化遗产很有效、有扩散性、渗透力、影响力的一个传播渠道。文博商品包含着我们的文化遗产、馆藏品的历史信息、科学信息、艺术信息、工艺信息。观众参观之余非常愿意选购自己喜欢的文化商品作为纪念,这是对蕴含其中的各种文化信息的理解和认同。把这样的商品买走了,带回去了,博物馆文化就会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购买这样的商品,意味着对文化遗产的直接延伸,甚至永久记忆。我们的博物馆,我们的文化遗产,以这样的方式进入公众的生活之中,我们的博物馆文化就得到了非常有效的传播和影响,所有源于文化遗产、博物馆的文博产品,都会具有拉动文化市场消费和深化文化传播、文化分享的意义。

  三、文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博产业的发展具有毋庸置疑的广阔前景,同时发展进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困难与不足。

  1.体制和机制的制约。文博单位内设机构一般只有保管、陈列、研究和宣教等,没有专门负责开发经营的部门,更谈不上独立的开发经营实体。从机制运行上来看,沿用传统模式来管理,重保护、轻利用,方法不够灵活,形式过于单一。因此,文博单位现行体制和机制对发展文博产业制约较大。

  2.政策和法规的制约。由于种种原因,文博产业的现状与现实的需求相距甚远,文博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活力不强,缺乏走出去的强大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目前,国家出台的发展文化产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基本上是针对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系统,而惠及文物、博物馆系统的产业政策基本没有。在博物馆经营收入上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不利于文博产业发展的资金积累,博物馆作为事业单位,存在"等、靠、要"等思想,过分依赖财政拨款;在管理上受上级规定、指令、干预和限制的成分较多,而市场经济成分少,政策不够灵活。

  3.观念和思维的制约。从事文博事业的工作者大多不关注产业发展,甚至排斥文博产业。目前,发展文博产业还没有顶层设计,尚缺少整体规划,文博产品缺少竞争力,不能有效地与市场接轨。文博事业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最有价值的资源优势,这种资源优势是不可代替的,还没有转化为独特的文博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打造文化产业、打造文博产业,创新文化产品、创新文博产品,不从文化遗产中,不从文物、博物馆中寻找、发掘创造创新的原料元素,是文博行业的失策,文物、博物馆界没能充分提供丰富的优质资源,是文博行业的失职。

  4 . 经营人才短缺的制约。现有人才专业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是从事历史文物研究、文物保管、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修复等博物馆界传统相关专业,懂得开发经营的凤毛麟角。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博系统缺乏的不仅是人才的数量,在人才的构成上也需要进一步补充经营开发人才。

  四、文博产业开发的路径

  1.树立全新的文博理念。反对片面强调文博的公益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忽视文博的经济性和产业属性,文博事业与文博产业均密不可分。文博产业需要文博事业的资源支撑,文博事业也需要文博产业的支持保障。双赢建立在自觉意识与共建的基础上。共同以文化为核心的文博事业与文博产业处于分离状态,既不利于文博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制约文博事业公共性、公益性价值的充分实现。文博产业要瞄准文博事业积极地挖掘,文博事业要面向文博产业主动地提供。认识与理念是前提,机制体制的创新是保障。以新的体制机制打通、组织、调动、整合多方面的资源,打通相互阻隔的瓶颈,优势互补,形成规模效应,文博产业才能做大做强。应该抓紧制定发展文博产业工作方案,抓紧制定文博产业发展规划,抓紧下发文博系统加快发展文博产业的意见,同时搞好文博产业资源调查以及研究拟定文博产业开发配套政策。

  2.开发特色文博产品。脚踏实地,因地制宜走自己的路,特色就是优势。一件馆藏文物,一处遗址古迹,一项陈列艺术成果都可能成为优势,形成特色,看作热点,创立品牌。文博产品开发要立足于独具特色的收藏品,要"从藏品中获得灵感"。文博产品开发要有故事性或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开发的泰迪熊,就是根据老罗斯福总统一次打猎的故事创作的。文博产品开发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以德国贝多芬纪念馆为例,其开发的一系列文化产品都是围绕着贝多芬及其作品和藏品展开的,带有强烈的"贝多芬"印记。文博产品开发要设计优美、制作精良,要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博物馆是高雅的文化艺术殿堂,因此,博物馆开发的文化产品必须与自身高雅文化殿堂的身份相适应,哪怕是一个小物件的开发,都要做到设计优美、制作精良。卢浮宫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维多利亚-艾尔伯特博物馆中的文化商品,不管是名贵的还是普通的物品,都是经过专门精心设计制作的,不仅设计雅致、制作精良,而且包装也很优美,给人以精致典雅的印象。

  3.建立开发联合体系。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博物馆联手协作举办大型展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些有益的经验为文博资源将来的联手开发打下了基础。文博产业应独立经营、统一管理、联合开发、形成体系。北京地区博物馆数量众多,把区域内的博物馆,按其资源分类,按其特色布局,按其人才运作,建立相对统一管理、共同开发机制,完全可以联合打造文化品牌。在联合开发体系内,文博资源的加速流动,可集众之长,补众之短,它的好处是:避免了重复开发,降低了运作成本,有利于发挥人才之能量,做到资源、信息、收益共享。

  4.打开市场大门。长期以来,文博系统与市场接轨一直存在着认识不足和经验不足之状况。表现为缺乏与社会各界、名流不间断地交往沟通,缺乏与集团企业合作开发,缺乏创品牌、争名牌等意识,更缺乏产业化运作下的公共关系部门。因此,要积极培育文博单位具有面向市场的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制定文博产业扶持政策,增强文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鼓励条件成熟的文博单位按现代企业制度成立产业发展公司,将文博单位产业运作纳入市场化操作平台,对已经成立的公司,扩大用人、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5.培育产业开发人才。发展文博产业既需要学术精英,更需要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公关人才、网络人才,需要市场经济学专家,更需要产业开发人才。发展文博产业,人才是关键。加快建立与文博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人才管理机制、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一要建立文博产业人才库,努力培养一支爱文博、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博产业队伍。二要采取招考、高薪聘用、客座兼职等方式,引进文博资本运营、文博经纪代理、文博产业经营管理和文博科技创新人才。三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加强有利于引进人才的硬件设施环境和留住人才的"软"环境建设,做到使高水平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四要烘托优秀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通过开展评选年度"文博新人奖""文博产业特殊贡献奖"等奖项,举办各种创意设计比赛等活动,激发文博人才的积极性,吸引各类文博产业人才汇集文博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