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目标、新愿景:增强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国际高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等出席。
此次研讨会由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五所高校主办,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承办,来自美英两国博物馆专家、中国有关省市博物馆主管部门领导及高校博物馆学者等120余位代表围绕博物馆公共服务“理念与反思”“制度与管理”和“实践与启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理念与反思
(一)从职业道德建设角度思考博物馆公共服务
安来顺以《职业道德语境下的博物馆公共服务功能》为题,阐释博物馆工作实践中所涉及的职业道德(伦理)问题。
他强调,不断提升公众服务水平,能为博物馆带来改观:鼓舞员工士气;提升市场推广潜力;形成新的支持者;形成一批拥护者。法律、政策、规章等制度性设计生成的更多是“物理性”标准,而博物馆还需要有共同的价值观、精神自律等“非物理性”标准,需要进行职业道德建设。博物馆职业道德指的是博物馆对公共利益所承担的义务,不仅是对博物馆良好运行的承诺,还包括对公共利益的认知,以及在这种认知基础上养成的行为,并最终演化为观众对博物馆的高度信任,需要在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进步、调整和修正。
他指出,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八项基本原则中的第四、五、六条都与博物馆公众服务直接相关,能约定博物馆之于公众的特殊立场和关系;弥补博物馆相关法律工具的滞后性;帮助博物馆在“利益博弈”中做出正确选择。
(二)确立公共服务理念,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陆建松在题为《增强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能力:理念·路径·措施》一文中强调,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教育和公共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 其次,要选准路径与抓手。一是全面提升常设展览的展示水平。好的展览必须要明确传播目的;主题高度提炼,充分体现思想性、时代性和教育意义;故事线(结构)策划巧妙;重点和亮点突出;符合展览核心原则,体现出知识性和教育性、科学性和真实性,以及观赏性和趣味性。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特展活动。博物馆多举办临展,保持活力,吸引观众。三是“重展”也要“重教”。要围绕或配合展览、收藏和研究等开展一系列延伸教育和拓展服务。为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实施“分众化”教育。
为了推动博物馆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必须要强化激励保障机制:将博物馆制度化地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要建立博物馆公共服务绩效考核机制及年度报告制度,将馆长任命和经费拨给与公共服务绩效挂钩,提高公众对博物馆的信任度。
二、制度与管理
(一)美国博物馆联盟价值观、战略计划体现的公共服务精神
美国博物馆联盟特别政策处主任Kathy Dwyer Southern以《美国博物馆与美国博物馆联盟:我们的公共服务使命》为题,分享了美国博物馆联盟的理念与政策影响下的博物馆公共服务。
她首先介绍了美国博物馆概况。美国约有三万三千家博物馆,年参观人数可达八亿五千万人次。博物馆类型多样,都有服务公众的义务。联盟也制定了相应的公共服务标准。 她着重介绍了联盟《2016至2020年战略计划》,逐一阐释其主要目标:可及性、思想领导力、全球化思维、倡议与卓越。她认为,新的五年战略规划强调多样性、平等性、可及性、包容性,计划帮助博物馆专业人员提升职业技能,实现分享交流。强调未来的博物馆要更好地应对各种社会挑战,体现多样化的领导能力,这要求博物馆通过在世界范围内的跨领域合作,更好地服务公众。联盟的博物馆认证机制与评估工作也有助于博物馆实现“卓越”的公众与社会服务。
(二)认证制度有助于英国博物馆的发展与公共服务
英国英格兰艺术委员会藏品与文化财产部主任Scott Furlong以《博物馆认证制度与英国博物馆行业管理》为题,论述了认证制度对英国博物馆行业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Furlong首先介绍了英国博物馆的主要资金来源,包括中央政府投入、地方政府资助,以及艺术委员会和遗产彩票基金的支持等。
他详细说明了博物馆申请认证需符合的基本条件以及评估要点,即:组织的健全程度,藏品的管理利用水平,以及博物馆观众及其体验。认证委员会由博物馆专家自愿组成,定期审核新的认证申请,并核检已被认证的博物馆是否达标。
他还特别提到,面对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认证体系与英国博物馆行业也要与时俱进,建立新的有效的资助方式;反映社会多元性;更好地服务社区;运用新技术服务公众等。
三、实践与启示
(一)服务公众是博物馆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以《从社会教育到社会服务:南京博物院提升公共服务的实践与启示》为题,介绍了南博在服务公众方面的成功经验。
2013年11月,南博改扩建工程正式完成并向公众开放。2009年社会教育部更名为社会服务部,逐步实现从“社会教育”向“社会服务”转变,强调教育的“自愿性”和服务的“全面性”。其核心是在“一院六馆”格局下开展广泛的社教工作,结合公众需求,举办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具体表现为:根据藏品特点,设置“一院六馆”;强化社教工作个性特色;重视展览配置;拓展服务形式;明确教育服务的部门和业务范围等。南博全面强化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与延伸服务,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素养的观众群体,精心策划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更多民众走进博物馆,看懂展览、理解文明、认知传统、爱上博物馆。
( 二)博物馆应深知自身服务公众的强项与激情
美国史密森早教中心主任Betsy Bowers以《使命、资金与博物馆公共服务》为题,介绍了她所从事的史密森早教中心和创新中心方面的工作。
史密森早教中心创建于1988年,属于史密森博物院下面的非营利组织,起初只是服务史密森博物院员工的35个家庭,现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三个早教中心分支的教育机构。最新研究提倡童年早期积极经历的重要性,因此业界对博物馆服务低龄观众的兴趣也日渐浓厚。史密森早教中心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在过去二十八年间,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体验活动。中心必须清楚认知组织激情源于何处,就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阐释自己的理解。中心不受联邦政府资助,必须自己筹措资金,因此中心必须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探索项目 。博物馆教育项目的设计,更多应考虑给公众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尚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的史密森早教中心,只有清晰认知机构宗旨,了解自身强项与激情所在,才能让机构发挥更加深远的社会影响。
(三)从展览到拓展教育策划设计的展教一体化实践
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展览部主任Lisa Royse的发言主题为《从展览到延伸教育策划设计:博物馆展览一体化开发的案例研究》。她主要介绍了国家档案馆及其拓展教育项目的成功经验,包括:
1. 用现有馆藏资源进行项目拓展,展开学术对话,跨越华盛顿特区,惠及更多美国人;
2. 构建营销平台,加强图书馆、档案馆和国会之间的合作;
3. 在白宫有一个办公室,掌握总统获得国礼的记录;
4. 明确目标和标准,覆盖展览各方面的信息;
5. 配合拓展项目,努力开展线上活动,强化品牌推广;
6. 创建巡展机制,实现低成本巡展;
7. 推出馆校合作展览、社区展览等;
8. 展开多种形式的公共宣传;
9. 举办全国性的远程会议;
10. 建立语言学习实验室,提供相应的互联网工具,搭建教师工作坊。积极与全国各地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总之,展览项目需要充分融入公共活动与教育目的。
(四)兼容并蓄,学会倾听,打造观众喜爱的博物馆
英国博物馆协会主席、利物浦国家博物馆馆长David Fleming的发言主题为《打造观众喜爱的博物馆》。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是英国唯一一家在伦敦之外的国立博物馆,也是英国西北部最大的文化机构,是利物浦及其周边地区最重要的博物馆,整个博物馆集团共包括8家博物馆及画廊。Fleming结合该馆的展览与活动实例,具体探讨了如何打造一家受公众欢迎的博物馆。
第一,利物浦国家博物馆的使命是成为一座包容性的博物馆,能够为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人提供服务,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做出贡献。
第二,博物馆核心责任是教育,不断识别和满足公众需求,激发公众的情感和参与度,收集、保护和研究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公众。
第三,博物馆成功的原因在于坚信可持续发展、创新的价值、环境保护的价值,同时重视合作,找到盟友。
第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利物浦地区有其特殊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博物馆必须面对自己所处的城市,对话当地人,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策划出受关注的博物馆活动。
第五,注意博物馆讲故事的方式,要让主题、展品在某种程度上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重视服务儿童,培养他们对博物馆的早期经验。运用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融资和风险管理。
总之,博物馆要学会听取不同立场的声音,体现出二十一世纪博物馆的积极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