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世界第一座儿童博物馆——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诞生后至今的百余年间,国际儿童博物馆事业获得了蓬勃发展。在这一进程中,卢梭的“自然教育”,杜威的“从实践中学习”,蒙台梭利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皮亚杰 的“认知结构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教育”等一系列先进的儿童教育理念成为博物馆从业者重要的理论指导,并获得了充分而有益的实践,博物馆被视为“儿童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和最值得信赖的文物信息资源之一”。
一、博物馆儿童教育理念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西方博物馆的历史经验证明,那些把美好青春乃至一生献给博物馆的优秀博物馆人,以及那些把深情的关爱和慷慨资助博物馆的社会精英们,大多是童年时期在博物馆留下美好回忆的一族。
尽管中国博物馆已经逐步完成了以“物”为中心到以“物”和“人”为中心的转变,但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一个客观事实:传统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展示手法,包括按照成人需求设计的展台高度、深奥的说明牌、暗淡的展厅光线,以及“禁止触摸”“不要高声喧哗”等参观礼仪,都无法吸引儿童观众,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兴趣。
中国拥有超过一亿的学龄前儿童,占世界同龄人口的五分之一。
受西方儿童博物馆的启发,近20年来,基于儿童教育的博物馆建设与规划获得了有着教育学、博物馆学、设计学等学科背景人士的关注,实践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创办专门面向儿童的博物馆。现阶段公立、私立的儿童博物馆的建设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缓慢,主要代表有,上海儿童博物馆(1996年)、上海互动探索宫(2004年)、北京豆豆家科技馆(2010年)、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2010年)、中国儿童中心老牛儿童探索馆(2015年)等。
二是在博物馆内设立儿童活动专区。一些获得改陈、改扩或新建机遇的博物馆,大多在展馆中专门开辟儿童的活动空间。如,深圳博物馆开辟有定位于让儿童了解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儿童馆;中国科技馆的科学乐园专门为3至10岁的儿童设置;南越王博物馆为3至8岁的儿童观众开辟有“南越玩国”。
此外,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也相继设置了儿童活动专区。
三是推出儿童教育项目。不定期面向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推出不同内容的教育项目,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大多数博物馆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相对来说,这些教育项目主要针对的目标观众为青少年在校学生及其家庭,对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研究及教育项目的开发则乏善可陈。
二、湖南省博物馆“儿童体验中心”的探索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艺术大厅效果图
湖南省博物馆在艺术大厅的中心位置专门开辟了儿童教育空间。
鉴于国内学者在中国本土文化与学术语境下的“儿童博物馆”性质界定还未达成统一共识,博物馆将新馆的儿童教育空间命名为“儿童体验中心”,主要服务对象是8岁以前的儿童及其家庭。这是湖南省博物馆建馆首次在展馆开设专门服务于儿童及家庭观众的教育空间,也是专门研究与开发这一特定观众群体教育项目的重要开端。
儿童心理学、认知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对于儿童的成长来说,没有什么比激发和呵护他们的想象力、创造 力和好奇心更重要。“儿童体验中心”结合馆藏及湖南地域文化特征,设计了“自然探索“和”和“生活体验“”两个主题,主要借鉴美国儿童博物馆的建馆理念,即:强调儿童的兴趣与需求,强调儿童的休闲与体验,强调儿童的科学实验精神。
合理设置功能分区。“儿童体验中心”分为:序厅(提供咨询、售票、导览器租赁等服务);建筑区(模拟湖南特色建筑的民居,分设爬行区、建构区、阅读区);炊厨区(设置厨房模拟场景,儿童通过动手操作积累生活体验);小剧场(设置小型舞台,开展小型展演活动);服饰区(设置服装展示台、试装间、体验区);自然生态区(设置洞庭湖湿地模拟场景);多功能区(开展亲子活动和幼儿主题活动)。
结合馆藏充实教育资源。以丰厚的馆藏资源为依托是博物馆儿童教育与其他一般性教育机构,特别是主题公园和游乐场的重要区别。“儿童体验中心”的展示设计和活动策划均建立在对馆藏资源和区域文化的研究利用的基础之上。如,炊厨区的壁橱里摆放了漆耳杯、漆案、漆盘等古代食具的模型,儿童根据古代用餐制度及礼仪,模拟古代餐饮场景;阅读区提供仿帛书、竹简形制的图画书;小剧场在固定时间推出木偶戏、布袋戏、皮影、花鼓戏、手影戏等民间传统戏的表演;自然体验区模拟洞庭湖湿地分层展示本地域的植被和动物等。
展项开发遵循儿童生理、心理及认知的发展规律。7至8个月的婴儿开始学会爬行,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刺激大脑,促进各方面的协调,爬行区的幼儿爬行赛道、小迷宫的服务对象即为3岁以前的婴幼儿;2岁以后的儿童,开始有手部精细的动作,集中体现在穿衣、饮食等日常生活行为方面,炊厨区的设置就是特别关照这个年龄儿童的特点;3至8岁是儿童形成阅读能力的关键期,阅读区提供适合儿童认知水平的书籍资料,定期开展与“阅读”有关的延伸性活动;8岁以前,儿童自然探索智能得到急遽发展,表现出对自然生物和景物的敏锐关注,自然体验区即注重儿童这一项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营造互动式、体验式的学习与参观环境。区别于传统博物馆以文物的静态展示为主要表现形式,儿童体验中心在各区域内均设置有体验项目,并根据不同的主题、季节、节日等设计主题体验活动。在服饰区,儿童可以伸手触摸制衣原材料,操作织布机,试穿汉代服饰走进虚拟成像区的“軑侯府”进行虚拟角色体验;在自然生态区,可以用小听筒听到洞庭湖区域常见的鸟类、昆虫的鸣叫声;在多功能区,可以体验湖南传统手工艺湘绣、石雕、滩头年画、竹艺、泥人、灯笼等的制作;在小剧场,可以进行童话剧、歌舞剧、戏剧的表演等。
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及安全需要。博物馆用明快的色彩和照明进行环境空间的经营;选择适合儿童 身高的展台、书柜、课桌椅;设置母婴室、儿童专用洗手间等。同时,着重为儿童在空间内的活动考虑安全因素。如,注意地面缓冲、防止卡住和划伤、使用自然无毒的材料。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儿童教育项目
教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儿童体验中心”的目标即是:创设一个让儿童自己动手、情景扮演、自主探索的环境,构筑起他们对博物馆的感情,并将参观博物馆当成自己一生的最佳去处。
即使在“儿童体验中心”的规划设计时期,就已经充分预想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国外儿童教育理论需要融合中国的本土环境;博物馆如何改善亲子互动质量;博物馆儿童教育项目专职人员的引进和培养等。
湖南省博物馆正在探索以营造适合儿童特征的、满足儿童需求的环境,让儿童能够更好地体验和使用博物馆。
正如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说,“教育是一项慢功夫,不是为了装满,而是为了点燃和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