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藏品数字化是博物馆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谷歌艺术项目”、“维基爱艺术”等开拓性的成功尝试已经证明了整个世界对文化的热爱,对博物馆而言,这既是令人兴奋的机遇,同时也是艰巨无比的考验。
很多博物馆勇敢尝试,将其数字化藏品通过创新、趣味的方式在网站、社交媒体、论坛、互动在线展厅等平台展示。英国伦敦的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简称V&A)即是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的先驱之一。V&A是世界上最大的装饰性艺术及设计类博物馆,永久馆藏年代跨越近3000年,数量达450万余件。V&A网站一直走在世界博物馆前列,并应需求变化不断改版,在2010年时还专门建立了馆藏展示网站“藏品搜索”。
分享收藏
为了在展陈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公众可及性,V&A决定将其所有图录都发布在“藏品搜索”网站上。V&A技术部主管Richard Morgan解释说:“我们拥有关于这些藏品的所有信息,我们强烈地感觉到应该让公众也能获取这些资源,而不是将它们锁在大门里面,特别是在博物馆展地有限,不能向观众展示所有藏品的情况下。”最初,V&A只发布了部分图录信息,如今他们决定在“藏品搜索”网站上发布所有信息,这意味着在线藏品数据库将长期不断地更新。
V&A博物馆“藏品搜索”网页页面
“藏品搜索”网站是V&A扩大资源可及范围战略的一部分,他们希望通过虚拟方式服务全球各地公众,而不是局限于当地或可实地参观的观众。“我们希望能进一步满足公众的需求,让他们在V&A网站上就能寻找灵感、获取资源、重复使用……”Morgan介绍说。
截至2011年,“藏品搜索”网站上的信息量就已经多达100万条,其中17万条都附有创建者图片、文字等信息。与普通图录不同,“藏品搜索”上的藏品信息更加丰富、详尽。尽管V&A也花费了很多气力保证所有信息的一致性,但他们不愿制定任何限制标准。据Morgan解释,“我们希望发布的信息越多越好。尽管有些内容质量明显优于其他,但所有信息都按既定编纂模式登录,它们本身就具备一定的一致性。”
提升体验
V&A通过本馆团队与外包结合的方式开展藏品数字化工作。V&A将“藏品搜索”网站的整体设计工作外包给一个名叫“The Other Media”的资深数字媒体机构负责。V&A 之前主网站创建时就与“The Other Media”有过合作,此次,他们再度联手,共同为V&A观众及普通大众打造全新的网络虚拟藏品欣赏体验。
V&A本馆的典藏和信息部负责提供数据,技术部负责网站建设。由于The Other Media缺乏策展技能,而博物馆业务人员在网络设计方面也力不从心,所以V&A会定期召集馆外媒体公司和馆内团队碰面座谈,同时也会邀请博物馆不同部门代表出席,从而为网站建设吸纳不同的观点和视角。
“藏品搜索”网站使用的是开源(指多方共同操作)技术。网站采用Django和Symfony网络框架,分别为网站创建应用编程接口和前端设计;采用Sphinx搜索引擎(Craigslist全球在线社区使用的也是这一软件)。据Morgan介绍,这种开源方案“对我们非常适用,不仅降低成本,而且非常灵活,可以避免一个环节出问题导致整个工作瘫痪的局面,非常适合大型网站的建设。”
另外,V&A还利用“众包”途径发动社区观众的力量。与其他很多博物馆不同,V&A热情地邀请观众在展厅拍照,并将照片上传至Flickr等图片共享网站。这种举措产生了大量高质藏品图片,同时也能让观众对博物馆发生兴趣。
“藏品搜索”网站使用多重手段将所有藏品通过明晰的、描述性的关键词相互链接,对网站点击量产生了积极影响。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搜索引擎都能更加便捷地进入网站页面。“当‘藏品搜索’网站刚上线时,点击量出现第一次高峰,这是因为我们对此进行了很多宣传,但随后,我们发现点击量又攀升了1/3,这次是因为用户都已经熟练掌控网站的链接了。”
用户调查
据调查,70%用户通过Google搜索进入“藏品搜索”网站,但搜索的关键词不完全是“V&A”。用户调查非常难操作。例如,V&A特别希望能吸引创意产业的兴趣,为此,V&A使用分析与测试两个软件来跟踪和调查创业产业部门登录网站的情况,并请他们填写反馈报告。这种方式有利于博物馆掌握某一类型用户如何获取信息及如何互动。
“藏品搜索”网站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已有人开始为V&A编写安卓和苹果应用程序,这说明有很多技术人才对艺术和文化充满兴趣。另外,V&A和The Other Media公司还摘夺了2010年英国互动媒体协会“可及性与操作性特别奖”桂冠。
不言而喻,V&A拥抱数字变革并取得了丰厚的回报。对此,Richard Morgan总结说:“博物馆不能再做孤岛。外界的公众期待能与藏品互动,我们应该做的是积极欢迎这种变化,而不是装作一切如旧。”
专家建议:博物馆在藏品数字化过程中应考虑的法律问题
(作者为Rina Elster Pantalony,加拿大遗产信息网法律顾问)
• 5个W:明确数字化内容是避免法律问题的最主要步骤。谁(who)是数字化对象(藏品)的作者?谁(who)拥有藏品所有权?藏品代表的主体是什么(what)?是否有争议?是否会产生高风险?藏品在何处(where)被数字化,何处上传?应用何种法律来确定风险?为什么(why)让公众在线获取数字化资源?教育、研究还是商业目的?
• 信息分析:在线共享数字化资源往往伴随版权、隐私权和传播问题。在很多国家,使用他人资源甚至涉及道德问题。版权法规定,只有在获得版权所有者许可的情况下才可对相应内容进行复制、修改或传播。隐私法保护个人私人信息不会通过博物馆或第三方被公众获取。传播法对保护名人肖像权也有规定。
• 信息记录:在分析和明确了潜在的法律问题后,系统记录所有结论,并将其作为藏品元数据的一部分。这种做法除了防止工作资料遗失外,还有利于博物馆做出一致决策,规避未来风险。
(本文作者为Aedín Mac Devitt,由李慧君编译自《ICOM资讯》2011年7月刊。)